年近了,进了腊月,年味渐浙浓了。
(一)
旧社会的年味是扯上几尺红头绳。
那时候民生大众普通贫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过个年就象喜儿那样扯上几尺红头绳,就很高兴。
五十年代的年味是蒸一锅纯玉米面窝头。
五十年代,姥姥说那时舅舅还小,每天都是各种杂粮包裹着野菜,快过年了舅舅搂着姥姥的大腿说:咱过年蒸一锅纯玉米面的窝头吧。
六十年代的年味是蒸一锅白面馒馒。
这时侯人们条件好点了,能吃上玉米面了,过年了家家户户蒸上一锅白面馒馒,全家人特别是孩子们那个高兴劲,那馒头没有菜也吃的香甜。
七十年代的年味是包一顿饺子。
七十年代人们在生产队能分着点麦子了,过年也能吃一顿饺子了。
八十年代的年味是宰一头家猪煮一锅饺子还有那春节联欢晚会。
这时候改革开放了,土地也包产到户,人们有吃不完的大米白面,家家户户都养着家猪,牛羊,鸡鸭鹅的,一副蒸蒸日上的小康景象。每到过年,就把养了一年的家猪宰了,给亲戚朋友的分分,再卖点,过年就炖上一大锅。常记的我和妹妹们都睡的迷迷瞪瞪的被母亲叫醒:起来吃肉了,肉熟了。过年被那种肉香和幸福包裹。
那时的春节联欢晚会就代表着——年,人们吃的饱穿的暖了就渴望精神的满足。
九十年代的年味是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和那春节联欢晚会。
九十年代好多人背景离乡的开始经商,但过年的时侯都会聚在家里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春节联欢晚会也是年味的组成部分。
两千年代的年味是提前一个月预定的年夜饭。
两千年以后,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意上,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年夜饭也更商业化,饭店忙的必须提前预定,年味有点淡了。
不过,现在人们有点回归,人们更注重家庭氛围了。
(二)
老人的年味,是孩子们回家的脚步和杀猪宰羊的忙碌还有那置办年货的笑容。
孩子的年味,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天空中绽放的烟花还有那拜完年的压岁钱。
青年人的年味,是爸妈期盼的眼神和给老人的两瓶二锅头还有那关于明年的彻夜长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