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的写作,都错了。
记得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是看图说话。
我的答案是:教师节到了,小朋友给老师戴上了鲜艳的大红花。(“戴”、“鲜艳”都是写的拼音)
因为这句话,我的语文得了100分,成为当时全年级唯一一个满分的小朋友。
于是,那时,我爱上了写作。
1999年,小学四年级的我,在全国青少年“世纪杯”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清晰的记得我当时写的文章是《我的好朋友——跳跳鼠》。
跳跳鼠是爸爸当时不知道当时从哪儿淘来的新鲜玩具,当时玩儿得不亦乐乎,我也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这新奇的快乐。
感谢爸爸,感谢跳跳鼠,感谢写作,给了我一个充满快乐和荣誉的童年。
然而,十九年前的二等奖,却早早成了我的巅峰。
到了初中、高中,那时我们都会买来很多作文辅导书,摘抄里面的好词好句,写作的时候经常使用背下来的句子。
李白、辛弃疾、鲁迅的例子,我不厌其烦地用着,却渐渐的,忘记了写作最初的目的。
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应试而写作,为了凑足800字而写作,我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写作了。
到了大学,本想报名话剧社的我,却因为走错“片场”,被校报记者团录取了,于是开始负责本学院的新闻搜集、撰写,一篇稿费20元,四年下来,有五六篇文章登上过校报。
命运跟我开了个不大不玩的玩笑,让我又跌跌撞撞重拾文字,虽然那时也并没有多么开心。
大学毕业工作后,2016年尝试开始运营公众号“松刀鱼”,稀稀拉拉也没有写过几篇。
直到2018年10月16日报名了秋叶的写作训练营,才逼着自己从报名那天就开始日更,直到昨天晚上开营,结束后,正在写第46篇日更。



突然发现,坚持每日写作原来也能成为一种习惯。梳理了思路、强化了技能、回升了感觉,开始找到了文字中久违的温暖。
直到今日开营,萧秋水老师在分享写作心得《写作者的责任》中,重重地击中了我:
写作,是从深心处开出的语言的花,有美之花、善之花,也有恶之花。
原来写作是有责任的!
看看自己写过的那些文章,有匆匆忙忙追过的热点,有草草寥寥的读书心得,有工作上对领导的小愤恨,却总少了一些让人感同身受的力量。
写作,源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源于审美、生活态度,源于对这个世界的爱,甚至恨。
现在我能拿起笔,去写了。
但是,接下来,我想我更应该做的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