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学期半途中间工作调整到五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也几乎同时就接到了“每月一课”展示的公开课任务。时间紧迫,加上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跨学段切换,无论教学风格、内容、形式都要迅速调整,肩负巨大压力下开始了紧张备课。
备课前,组长和全体五年级语文组成员积极给我提供帮助,分享了先前组内磨课的课件、经验等,为我的备课指明了方向。
《慈母情深》是第六单元第一篇文章,单元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在描写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中体会蕴含的情感。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庭极其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了解时代背景及家庭背景可帮助学生更深刻领悟这份沉甸甸的母爱,于是搜集了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铺垫补充,然后对每个场景和细节的进行分解细化,并设计了朗读专项训练活动,最后进行拓展积累,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拟通过“品味、朗读、积累”三个角度展开课堂,达到对学生情感的体悟、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积累的目标。
磨课匆忙结束,自己深感课堂效果很不理想:学生交流状态效果差,课堂活动未进行完……学科组的老师们纷纷给我提出了宝贵、具体地指导意见。
一、内容过多,可酌情删减。可以删减的细节问题有:背景资料铺垫在第一课时中应已经有所体现,无需过多铺垫;文中细节很多,不用面面俱到进行呈现;朗读指导抓住重点段落,如抓住“反复手法的运用”、“人物语言对话”等训练点,不用通篇进行,耗时过多,重点也不突出;板书设计更简明,突出“场景和细节”即可,不用设计学生展示环节。
二、活动交给学生,可大胆放手。在课堂上,教师牵引过重,可以抛出主问题后,将交流活动放心交给学生开展,师仅做点拨指导,朗读指导也更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朗读体验和感悟,不用格式化的要求。
三、环节整合,可提高效率。感悟和朗读指导可以同步进行,活动一活动二合而为一,“品”“读”结合,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烘托情感氛围,又能大大节省课堂用时,提高课堂效率。而分步进行使学生拘泥于理解描写手法的作用,情感体验大大降低。
一节课下来,个人深有体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既要下“把教科书读厚了”的功夫,更要有“把教科书教薄了”的本领,深入浅出的展开教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和灌输。另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还需要加强,尽快转变,大胆转变,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标。
实践出真知,教学技能的提升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构思,更需要实践的磨砺。接下来,我会继续沉下心来,在整个教研组的帮助下,不断努力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