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
一流高中生不愿考师范院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社会地位太差,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终身从教的老师最无能,没职没权连自己的门都看不住,如果子女优秀还可以,而子女一般的话连点职业给找不上,尤其是农村教师,一身与清贫相守。
二、职称把农村教师推入深渊,尤其是患病教师,他们拼命工作,凭着良心教书结果因过劳累倒在岗位患上重病,就此职称就与他无缘,尽管带病工作也无济于事,一身贫病交加,你说这样职业有能力的人谁想去干。
三、挣钱的不工作,工作的不挣钱与农民工有何区别。
综上所述做一个教书匠是最没出息的职业,一旦有些有能力的人选择教书也是暂时的,如果一有机会就改行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网友二:
目前师范类大学有不少是双一流大学的,但不意味着这些大学的毕业生都去选择师范类专业,即使有少数选择师范类专业,也不意味他们毕业就会去中小学当老师。由于师范院校大多数是免费教育,而报考师范类专业的以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为多,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些学生将来成为优秀老师的可能性比较低,而是师资的来源配比问题不合理。
而在过去,追溯到民国时期,都是精英在从教,后来是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中师,中师是我国高端师资重要来源。现在不是这样了。一般是分数相对比较低才会被地方师范院校录取,高职专科以及幼师,分数更低。我的意思也不是说他们不会成为优秀的老师,而是师资结构有问题。
网友三:
说实话,我是师大毕业的,我读师大也是三十多年前计划调剂的结果。当年一个考生可以报十所大学,但当年文科院校特别少,如果避开师范类院校,连十个志愿都报不满,而通过高考跳出农门,这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人生大事,最终服从分配去了师大。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技术含量太低,不具备挑战性。在头条上看到的一些喷子老师,就更没有技术含量。连基本的教育学原理,都还给大学教授了,教育教学能力基本都快接近蹬三轮的民工了。说起教育教学技能,一窍不通。
网友四:
这与个人喜好有关系,也不是一流高中没有人报考师范院校,我们邻居就有几个小孩报考师院校,她们喜欢当教师,喜欢与小孩接触,再加上教师工作稳定收入也还行。有的学生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是性格的原因,觉得小孩难得管,吵得心烦。再就是一流高中生选择余地大,可以选择更多更好又多金的专业,发展机会也大,所以就不愿报师范院校了。
网友五:
首先,一流大学里,师范院校本来就少。在我们看到的2017年至2018年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我们看到的TOP30里面,只有两所师范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而且它们中一个的排行是22名,另外一个是26名,都算是相对靠后了。
其次,一流大学里,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低。在下面这张201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30里面,我们只能找到一所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它的排名是第24名。
最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中,选择从事教师行业的少。根据2015年教育部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师范毕业生总数中仅有50.1%的人选择从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