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人物
闻一多与夫人

闻一多与夫人

作者: 8c05f17d8739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2:41 被阅读44次

1921年底,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准备赴美留学的闻一多收到了父母的来信,知道父母又要催他回家结婚。尽管他曾多次据理力争,可在那样一个父权社会里显然无济于事。苦恼万分的闻一多只能借诗抒发痛苦:“你看! 又是一个新年  一好 可怕的新年!张着牙戟齿巨的大嘴招呼你上前;你退既不能,进又白白地往死嘴里钻!”就这样,1922年的新年成了他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天”。

闻一多与夫人

父命难违,闻一多不得不回乡成亲,但他同时提出了“不祭祖、不行跪拜礼、不闹洞房”的条件,以此来消极抵抗。结婚那天,他早早就钻进书房看书,后来在家里人的生拉硬拽下,勉强理发、洗澡、换衣服,可当花轿到来的时候,他又躲到了书房,最后大家连推带拉才把他拥到前厅,完成了结婚仪式。

新娘叫高孝贞,是闻一多的远房表亲,读过私塾,没有裹脚,这在当时已经非常难能可贵,然而对包办婚姻恨之人骨的闻一一多不肯多看她一眼。蜜月是在他的极度反感和逃避中度过的,闻一多靠读书和研究诗文排解痛苦,并在期间完成了两万余字的论文《律诗的研究》。

经历过“五四”的洗礼,最终却成为封建个知的栖牲品,绝望之下,间一多给弟弟写信,痛说自己的不幸:  “大家庭之外,我现在又将有了一个小家庭,我一想起,我便为之切齿发指!”他甚至决绝地说将“以诗为妻,以画为子”,字里行间,其内心的愤懑无以复加。

好在回到清华大学后,闻一多渐渐冷静下来,他觉得婚姻已成事实,自已就必须对妻子和小家庭负起责任来。他觉得自己的妻子不应该只是一个恪守妇道的女子,而应该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思想的新女性,于是他写信给父母,希望父母同意送高孝贞去读书。

在他的坚持下,高孝贞进人武昌女子职业学校学习。1922年夏,闻一多赴美留学后,经常写信关心她的学习情况,在信中,他以美国著名女诗人为例鼓励她,说:“ 女人并不比男人弱,本来就应该可以做学问、做大事,外国女人是这样,中国女人何尝不能这样呢?”

闻一多与夫人

在与高孝贞的鸿雁传书中,闻一多逐渐对妻子产生了好感,身在异国的他生出了相思之情,写道:““爱人啊! /将我作经线/你作纬线/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尤其是得知女儿出生的消息后,闻一多对妻子的爱更加深厚了。

      1925年夏天,闻一多提前两年结束了留学生涯,回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他把高孝贞和女儿接到北平,开始了真正的小家庭生活。脱离了礼教的约束,高孝贞也变得热情主动,做家务之余,她与闻一多一起看书学习, 陪孩子玩,这迟来的“恋爱的情感”让闻一多变成了一个热爱家庭的人。他对好友说:“ 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莫过于在午夜醒来,静听妻室儿女在自己身旁轻轻的、均匀的鼾息声。  ”言语间无不透出幸福的味道。

      随着几个孩子相继出生,闻一多的家里充满天伦之乐,家庭再也不是他的负担,而成了他温馨的港湾。

可是好最不长,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那时,高孝贞正带着大儿子、二儿子在湖北探亲,闻一多与三个小儿女留在北平,炮南中,家庭被迫分隔两地。危难时刻,他更加想念妻子,却只能在信中倾吐思念:“我一 个人在屋里,静极了,我在想你,我亲爱的妻。” 可惜由于战局突变,他们暂时无法团聚。

次年,西南联大成立后,闻多随校任教,高孝贞终于带着孩子们过来了。可是时局越来越紧张,供应越来越差,联大教授大多吃不饱、穿不暖,闻一多的薪水根本无法养活一大家人, 于是授课之余,闻一多靠给人刻章补贴家用。每到深夜,看着劳累一天的他仍在灯下劳作,高孝贞总会悄悄地为他端上一杯热茶。

在困苦的环境下,没有干过重活的高孝贞学会了开垦荒地,种些时令蔬菜,她还带着孩子们下河打捞小鱼小虾,勉强改善生活。为了躲避空袭,他们在昆明住了八年,搬家八次,其间的担惊受怕、所受的辛苦操劳可想而知。然而清苦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这就是最大的幸运与幸福。

有一件趣事最能看出二人的可爱之处。  “上课黄昏后,楚辞红锡包”,在清华园时,闻一多的吸烟“美名”  就流传在外,可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他决定戒烟。高孝贞却坚决不同意,说:  “你天那么辛苦劳累, 别的没有什么可享受的, 就是抽烟这个嗜好,我们家再困难也要把你的烟钱省出来。”但因为没钱,闻一多买的烟质量很差。看着闻一多被劣质的纸烟呛得咳嗽不止,高孝贞心疼不已,她决定亲手给闻一多做旱烟。

她挑选嫩点儿的烟叶子,洒上点儿酒和糖水,揉匀后,用刀切成细细的丝,再滴几滴香油,耐心地用温火烘焙,制成的烟丝色美味香。从此,闻一一多开始用上他那个著名的旱烟斗吸烟,他常常美滋滋地向朋友介绍:“这是内 人亲手为我炮制的,味道相当不错啊!”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在闻一多的熏陶下,高孝贞不仅是他生活上的伴侣,还成为他最坚定的支持者。1945年10月, 蒋介石发动昆明事变,特务们冲进西南联大殴打杀害爱国学生,那个刽子手喜好附庸风雅,他久慕闻一多之名,想以丰厚的润资请闻一多为他题字,被闻一.多断然拒绝,高孝贞也毫无惧意:“饿死也不要这几个臭钱!”他的内心世界,她早已熟知。

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闻一多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并在反动派的名单上“榜上有名”,特务甚至悬赏40万元买他的人头,朋友们都劝他离开,他却一一婉拒:“ 我不能离开苦难的人民,昆明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做。”他的这项决定,深明大义的高孝贞也坚决支持。

“一个人要善于培植感情,而经过曲折的人生培养出来的感情,才是永远回味无穷的。”从“切齿发指”的恨到对家庭由衷的爱,这是闻一-多对爱情婚姻的切身体会。

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遭到暗杀,闻一多不顾发着高烧、不顾时刻逼近自己的危险,在次日清晨五时赶到医院抚尸痛哭。

闻一多与夫人

知道他就是第二个被暗杀的对象后,高孝贞担心到了极点,含泪劝他不要往外跑了,可面对他“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的回答,她又强忍住了劝阻。结果,三天后,在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上,特务们的叫器让闻一多拍案而起, 他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倒在了自家的大门外,年仅47岁。

她不顾一切地扑向他,身上沽满了他的鲜血...为孩子们,为了他的理想,她决定坚强地活下去。

后来在组织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改名为高真的高孝贞带着孩子们回到北平,继承了他的遗志,她的家成了中共的秘密联络点。后来她又冒着生命危险投身解放区,红烛的光芒,她要接力下去。她知道,这样的她,一定是他更加喜爱的。新中国成立后,高孝贞又先后当选为河北省和北京市的政协委员。1983年11月,高孝贞病逝,享年81岁。

从花开到花落,他们的爱情里也许少了一点儿浪漫,可是,这丰富的心灵、高尚的品质,这勇敢和牺牲精神的统一, 难道不是爱情里最生动、最唯美的注脚吗?

相关文章

  • 闻一多与夫人

    1921年底,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准备赴美留学的闻一多收到了父母的来信,知道父母又要催他回家结婚。尽管他曾多次据理...

  • 鸿雁声声赤子情(随笔)

    ——纪念闻一多先生遇害70周年 你走了,轰轰烈烈地走了,整整70个春秋。 读着你夫人高真(孝贞)女士和弟弟闻家驷先...

  •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闻一多

    昨天有人给我推荐闻一多的诗歌,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故事就叫【闻一多】 闻一多经常缺席教授会,基本不参加任何清华的活动,...

  • 参观闻一多纪念馆

    近日与友人刘斌一起去浠水县城参观了闻一多纪念馆……

  • 1-1-3-3-2-1-3

    【扶糜夫人上马】 子龙揽住糜夫人,曰:“得罪了!夫人莫要轻生!”遂将阿斗递与糜夫人,扶夫人上马。 夫人勉强纵马而行...

  • 《神话与诗》:致我被刷新的三观

    最近对中国神话很感兴趣,于是在图书馆淘了一本闻一多先生所著的《神话与诗》来读,书里的文章大部分是闻一多先生发表在杂...

  • 趣事一则/献计

    某人,急匆找石尔,言与夫人吵架,憋屈甚。此公,薪资卡在夫人手,零花钱得向夫人讨。昨夜,夫人求欢,某讨钱,夫人怒,放...

  • 先生与夫人

    <一> 第一次从已婚男人口中称呼自己老伴儿为“夫人”的,我挺愕然,也挺感动,那个已婚男人,姓谷,是高中的化学老师。...

  • 桃花与夫人

    千亩桃树红霞动 若闻息妫浅泣声 春秋情愫今何在 神女拈花笑清风

  • 夫人与先生

    先生不替夫人讲话也就罢了,何必又要逼夫人说软话呢? 夫人该道的歉都道了,还想怎样低声下气? 有因才有果,谁都有脾气...

网友评论

  • by一苇:“你天那么辛苦劳累, 别的没有什么可享受的, 就是抽烟这个嗜好,我们家再困难也要把你的烟钱省出来。”知音如此夫复何求😀
  • 石迅:她挑选嫩点儿的烟叶子,洒上点儿酒和糖水,揉匀后,用刀切成细细的丝,再滴几滴香油,耐心地用温火烘焙,制成的烟丝色美味香。亮瞎我的钛合金眼

本文标题:闻一多与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oe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