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年6月《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发展的研究》读后感

2018年6月《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发展的研究》读后感

作者: 快乐的小水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10:41 被阅读33次
3-5章.jpg 4.png 1.png 2.png 3.png

第九章 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自由主义乃是对民主宪政体制理想越方法的信仰

【政府的正当性】

政府唯有建立在相互冲突的观点经由自由协商而形成的公意上,才算正当性。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社会大部分的人有能力、且原意参加议会政府。

【革命社会主义】

完成了自启蒙运动及保守主义反动的工作,创立了参与政治的广泛意愿

剩下的便是把这个意愿,转化为对自由协商原则的广泛接受。

【天启性阶级学说】

只强调特定社会的需要与经历,难以符合这一原则。

【现代自由主义的问题】——寻找最大公约数

在于如何打破早期学说理论的僵化立场,团结每个理论的追随者,创造有效的公意。

现代自由主义起初并非理论探讨,而是实际经验的产物,它介于启蒙运动与保守主义反动运动之间,以不受欢迎但避免不了的妥协姿态,为议会制度提供了框架,使人们得以试验协调阶级利益的艺术。

中世纪(教皇专制主义):教会固守教皇权利享有绝无错误的盛誉,采取顽固的宗教政策——公议会的失败

相信自由市场的启蒙运动

相信保守君主制的反动

相信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

只要每个社会还是把自己偏爱的制度,看成必然的历史进步之中介,便谈不上争取人民,

【如何说服】如何说服民众相信议会制度,相信议会制度是人类世俗利益的守护者,而不是某一特定社会阶级的制度?

1、 议会制度有着古老的传统,有稳固的可靠性,

2、 自由主义的理论家利用开明的进步主义者、保守的传统主义者、革命的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使他们相信,议会制度乃是协调分歧看法的适当手段。

【共同看法】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

l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 政府属于行政机构,目的在于执行独立组织起来的社会道德价值。

2、 否认政府的道德自主

3、 希望国家不要去干涉社会自发的创造能力(自由市场、福利制度、经济阶级)

l 个人与社会关系

共同看法:对社会的基本职能一致见解:社会乃是致力于个人最充分发展的组织

|

基督教会:教会的功能在于帮助个人灵魂的救赎——社会作为个人仆从

启蒙运动:自由市场组成的社会,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理性创造力

保守的反动运动:个人的经验、智慧是社会成就的来源,捍卫社会传统组织,使之成为个人行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有利的经济环境是实现个人潜能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来护卫经济重组的计划

共同看法: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基本功能是致力于个人最充分发展的组织

不同:是什么构成了威胁人类世俗救赎的恶看法不一致,从而导致对什么才算适当的社会组织形式,看法不尽相同。

什么是威胁人类俗世救赎的“恶”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恶”是政治强制力与私人性的暴力

保守主义者:“恶”是社会不稳定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者:“恶”是“经济的剥削”

什么才算适当的社会组织形式,看法不尽相同

近代自由主义便试图利用这两个共同点作为新政治概念的基础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满足社会的需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满足个人的需求

强调政治组织

认为政治组织是社会生活的关键因素

l 协商的自由,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安全只不过是“解放人类理性能力”的一部分必要条件

l 阶级的意识形态把问题过度简化,只注意到某一部分社群的需要

l 社会要发挥正当功能,成为政府和个人间的调和者,就必须提供一个政治机制。

|
|

参与社会中有组织的政治生活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必要方法,这个信仰是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中的突出特色

|

这个政治概念并不是因为创立新的政治理论学派而出现,而是将先前不同的阶级性学说加以修正后逐渐产生。

【秩序】政治多元论的哲学中,隐含着“紊乱”的可能性,所以近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家必须重新思考“秩序”在政治价值层次中的地位,通过民主宪政来实现社会的正义(在李强的《自由主义》一书有论证:无论左派还是右派达成了共识,一定的社会正义是必要的。)p184

政党——结社自由问题——宪法问题(保证少数人的权力)

普鲁东是多元自由主义之祖。

第10章民族主义的问题

1、 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是近代自由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弱点的反应。

自由主义刚刚发端的时候盛行:相信人的普通利益应该超越其他更小规模的效忠对象,朝国际性团结的方向努力。但是这种概念却知识化,无法激起一般人情感上的忠诚,对知识有限的人来说,眼前的现实总比长远的顾虑更重要。

卢梭关于“社会忠诚”:必须靠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具体象征与制度,强调一般公民的典礼仪式,是缔造、维持普通意志的要素(P191)

2、 “领土主权与“爱国主义

3、 在民主宪政中,语言的歧异往往成为沟通民族感情时不可逾越的障碍,近代的民族主义大体上循着语言的发展。”

4、 启蒙自由主义到保守主义再到社会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贵族)军国主义+加尔文圣战(保守主义趋向静态,民族主义趋向动态,二者撕裂)P199

5、 启蒙自由主义+民族主义=马志尼/民族自决P207

6、 民族主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阻碍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的形成,威胁到西方文明的整合。

第11章独裁的问题

1、 极权主义的哲学跟西方国家法治主义与二元论的传统背道而驰, 却能在许多西方国家获得广大的支持,当代自由主义思想的迫切课题之一,就是要设法分析这种力量的来源(p211)——剖析极权主义的根源

2、 极权主义的思想分布极广,不能简单的把它解释成陌生的,偶然背离西方传统的插曲,它的来源事实上根源于西方文明【p212】

3、 将极权和殖民主义相关联(阿伦特也有类似的观点),殖民主义的理论可以上溯到西方宗教的圣战传统。(p213-P214),“天主教圣战”和“加尔文宗圣战”对两种两种殖民理论的影响。

4、 第一章中,作者就深刻地指出了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排他性作为西方政治传统对西方政治的深远影响。近代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并存,又造成法西斯用殖民主义统治方式治理国内政治并且试图推及整个世界。而西方基督教的“兼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以说服的方式,表现为现代的自由民主思想、制度的“输出”;另一种是以圣战的暴力方式加以实现的。后者的异化与极端发展,便是法西斯主义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圣战传统的力量强过了布道传统)

5、 沃特金斯书写了独裁的极权主义出现的几种思想传统: 杀死所有异教徒的圣战精神 殖民地管理者式的蔑视劣等族群思想 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希望凭个人魅力来统治的欲望 对社会灰心失望的中下层希望靠精英获得拯救的希望 极端民族主义和对战争荣光的汲取

6、 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的评判: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暂时性(p231-P232),记述了布尔什维克采取许诺未来的策略与法西斯从共产党做法中吸取精髓并改变的过程。【电影《苏维埃往事》】

7、 极权主义和自由主义具有一母同胎内在联系,西方传统内部蕴含的极权主义思想源头,极权主义的诞生与迅速传播充满不可抗拒的必然特性

8、 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关注,知识分子成为了改变政治走向及其重要的团体,在社会主义的兴起那儿,在极权主义的兴起那儿,作者都强调了知识分子的作用.

9、 问题:在没有圣战传统和殖民传统的国度(比如我国:),想要自己避免法西斯化需要抵抗后三种诱惑: 天才人物抵抗被个人崇拜的诱惑 弱小平庸者抵抗被英雄拯救的诱惑 整个国度抵抗征服其他民族的诱惑

第12章 自由主义的前途

1、 在书的尾声回应了导论,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本书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1948年),当时独裁政治对宪政自由主义潜在的威胁,使得作者带着紧迫感写就这本书。——在宗教衰微之后,自由主义面对世俗化的根本困境

2、 未来一定是世俗化的,依靠复兴基督教去复兴西方政治传统不可能(p241)

3、 中国儒家统治对西方自由主义之启示:世俗人文主义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神的保存,并且将中华文明延续了两千多年,而这或许亦可为自由主义之延续做出点滴的参照。

中国通过“礼仪”仪式使“顺从”不仅成为单纯的理性信念,也成为习惯性的第二天性,使儒家的世俗伦理,绵延2000多年。

4、 作者认为中国儒家却成功的世俗化了:儒家通过“礼”来维护宗教缺位的伦理,价值通过一整套制度与仪式被保存下来。(对比之前读梁漱溟的书,中国用道德代替宗教的观点),作者把法家比作马基雅维利,但是没有注意到中国是儒表法里)

5、 对人道主义以及医院伦理的批评很有意思(p244-p245),人道主义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所促成的往往是专制而非宪政制度。认为人的福利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而只有他们才拥有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的人,常会相信自己必须为同胞的利益行使绝对的权力。(柏拉图的哲学王+基督教天启式的思维习惯带来的绝对主义)

6、 人道主义、对理性的谨慎与对个体责任的强调有利于自由主义,民族国家(主权国家)不利于自由主义,“国家这个单位一方面太大,一方面又太小”,所以需要国际性组织(大),社会基本单位应该是私人结社(公民社团)(小)(p247)

7、 西方传统中有反自由民主的部分,非欧民族的传统中也有支持自由民主的部分,批驳相对主义。

8、 作者在对自由主义的展望中,也寄希望于社群的发展,以此平衡国家与个人间的张力。二元化的政治结构,使得个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6月《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发展的研究》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uv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