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新民周刊,看到文章夹缝中有个讯息,说是松江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12月15日至3月15日起有一个“云间三友”特展。董其昌名字虽然熟,但是何许人也、生平事迹其实并不知晓,但是看到展览介绍中有他临摹颜真卿和王羲之等的作品,顿时有了兴趣。本来一家人打算去图书馆消磨一个下午的,这下我改了主意。
他俩看书,我去看画。
地铁虽方便,但转三趟地铁,来回路上也要3个小时,那边看展时间1小时20分钟,到了4点,保安准时赶人出门。
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位于醉白池公园里。公园亭台楼阁,竟然无比精致,不亚于沪上名园豫园和古猗园。可惜看完展,匆匆溜了一眼,来不及细看,期待春节时能有机会再去。
这次特展。特就特在:上海博物馆几副云间三友的作品展览于此,莫是龙、陈继儒和董其昌。尤其是后面两位年龄相差3岁,可都是82岁终,可谓尽天年。
书法艺术,目前我连入门尚算不上,好在灵性不够,热爱来凑。以前看类似的书法作品,我一掠而过,不会停留,而现在,我起码有兴趣站在一副作品前,从头看到尾,想看懂内容,更想看懂艺术风格,一点儿厌倦的心理都没有。
这确实是比较好的一个状态。
这个状态,和我想去便去的状态都让我无比欣慰——这应该就是我追求的生活状态之一。
放几副喜欢的字于此,纪念此行。
上周听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讲尽天年,今天看到董其昌说“烟云供养”,挺有感触的。倒不完全是年纪越大越怕死,但有质量地活着,肯定是最为重要的。
尾声:
2017年6月前,崇尚分开旅行;后来,现实逼得我改变。
2019年5月前,奋力调整自己,以为回归家庭就能一切ok。
2020年11月,发现亲密关系解决不了多少人生困境,随时做好回归孤独终老的状态,才是人生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