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成长励志散文
读《曾文正公全集》-4-问学-壬寅正月1

读《曾文正公全集》-4-问学-壬寅正月1

作者: OICTeam_等峰造极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3:47 被阅读227次

今天开始研读“问学”篇中壬寅年的内容。壬寅年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公三十二岁。

曾文正公全集

在日记中大部分内容集中在正月,而后就是十月和十一月。查年谱,“今年公益致力程朱之学,同时蒙古倭仁公等人往复讨论,以实学相砥砺”……

日记:倭艮峰前辈显示言“研几”功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尝不知,是研几也。周子曰:“几善恶。”《中庸》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刘念台先生曰:“卜动念以知几。”皆谓此也!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改矣。又曰:人心善恶之几,与国家治乱之几相通。——壬寅正月

倭艮峰就是前文提到的倭仁,后曾国藩与其结交。“研几”指哲学上的穷究精微之理;亦作“ 研机 ”。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韩康伯 注:“极未形之理则曰深,动适微之会则曰几。”庄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钱穆《宋明理学概述》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如云真实如是。宇宙只是一个真实如是,圣人也只是一个真实如是……故曰:诚无为,几善恶。“几”是什么呢……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人之一切动,先动在心。心早已动了,而未形诸事为,还看不出此一动之有与无,但那时早分善恶了。所以工夫要在“几”上用

1914年(民国三年)蒋介石在日本东京听孙中山讲大学之道后的自题联,“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在心意初动之时。”后于1923年请孙中山书而悬挂以自我儆戒。大概是在事物始生之际把理弄清楚,在心意初动时把玄机看破,以先见之明而防患未然。

2011年南怀瑾《孟子与公孙丑》里曾评论:自宋儒提倡理学,讲究孔孟心法的动心忍性,见之于事功,用之于行事之间的,除了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王阳明,清朝中兴的名臣曾国藩之外,到了蒋公中正时,他的修养心得,有两句名言:“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推开蒋公的功过等等不谈,如果公平谈论儒家理学修养的心得,老实说,这两句名言的造诣,当世再也无人可及了。如果蒋公在世,我便不能如此说,因为会被人误会为谀辞。我相信将来学术文化史上,自有定论。

接下来倭仁以颜子“研几”的效果为例说明研几的重要性,“颜子之有不善,未尝不知,是研几也”,此处有《论语》中的典故: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不轻易许人以好学,可见好学是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不迁怒,不贰过”如“未知生,焉知死”一样,微言中大义。朱子对此解释得较平淡:“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复于后。颜子克己之功至于如此,可谓真好学矣”。而阳明子说:“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这是从容中道的至诚境界。颜子不迁怒是“其次致曲,曲能有诚”。颜子“怒于甲者,不移于乙”,在怒于甲者时,不完全是理之当怒,怒中同时也夹带着气,所以有不善之几。但颜子能克己复礼,在不善萌动时就能发觉,“有不善未尝不知”,然后能寓理帅气、由博返约,这是研几的效果。

周子曰:“几善恶。”与上文《宋明理学概述》中的“诚无为,几善恶”是同一意思。《通书》中说“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真诚,是出于自然无为的天理,几微的萌动,产生出善恶的差别。心存德爱叫做仁,举止适宜叫做义,符合天理叫做礼,通达万物叫做智,志有操守叫做信。保其天性安于天理称作圣人,回复本原执之勿失称作贤人。一念之生虽然细微不可见却已合于天理,天理之生充满周遍而不可穷尽,这叫做神人。 ) 可见善恶在心,而不在于是否做出了恶的举动。因而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而曾国藩也通过“其为日记,力求改过,多痛自刻责之言。”

《中庸》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此句最早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后被孔子引用。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意思是即使藏得深,也是很光明。一人独在室,犹不愧神明。能够做到这样的境界,试问还有不为人所尊敬信服的吗?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君子即时内省,非常重要;所安在心,所得在行。所以尚未举动而恭敬已见,还没言语而诚信使人敬服。而君子的道德所以高尚,正在于人们无法察觉的细微处。

刘念台先生曰:“卜动念以知几。”出自明朝学者刘宗周的著作《人谱》,说明做人就需要具备这六条:“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趋吉避凶也;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所以可以看出,古代大能圣贤们都是非常注重“研几”二字,也就是内心深处每一个念头的活动,每一个念头都自己察知,否则从内心适应了也就无法再改正了。又曰:人心善恶之几,与国家治乱之几相通。即举动前之细微,吉凶前之征兆,这就是几:研究微观的变化而洞悉事物的玄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如果说壬寅年之前,曾国藩还是利用零星时间来修身的话,从这一年开始不再因循,坚持从日课和月课做起,直至超越同时代所有的精英。

虽然短短几句话的日记,涉及到的信息量太大了,为此查阅相关资料摘取了文章,后面会在颜子、周子、钱穆等支篇进行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文正公全集》-4-问学-壬寅正月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rd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