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群雄四起。最终唯有平民出身的刘邦胜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创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刘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能战胜实力强劲的项羽?为什么张良、萧何、韩信等英雄,都对刘邦死心塌地?
对待这段历史,值得反思的就是为什么刘邦这么一个地位低下、人品也不怎么样的人能够一统江山,而项羽不行?
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让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自己能赢得项羽。这时候,刘邦的大哥王陵代表大家说话,他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就是王陵站在大家的角度说因为刘邦会跟大家分享,刘邦的股份制做得好。当然这是错误的理解,如果你光靠分东西就能够获得天下,那大把的人都能成功。
刘邦自己也做了一个总结,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个总结是领导力层面的总结,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做过大领导的人,才能够明白领导力的关键。如果一个大领导告诉你“打天下没有别的,给兄弟们分够就行了”,这个人境界一定不高,充其量做一个山大王。但是你要像刘邦这样,成就大汉四百年的基业,那一定要有很大的格局。刘邦是从领导力的层面反思,说善于倾听,善于用人,能够信任、授权别人,这才是自己和项羽最本质的区别。
我们的一些领导真的需要向刘邦学习一下领导力,没有一定的格局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给我们很多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