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日阅读好文——记录自己

今日阅读好文——记录自己

作者: 橙子_安宁 | 来源:发表于2025-04-25 21:13 被阅读0次

微信上偶然关注了一个叫破局邦的公众号。

然后,看到他今天的发文,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忍不住提取一些感触比较深的地方分享出来。

文章主题说的是:一定要频繁记录自己,大量地记录。

记录,是普通人对抗遗忘最锋利的刀。它不挑天赋,不靠运气,只要求你对自己足够诚实。

文章里提到三大点,以下是原文描述

第一点

记录的本质是“杀死过去的自己”,很多人以为记录是为了“记住”,错了。

1. 记录,是一场和心灵的慢对话手写或敲字时,你必须慢下来。

说话可以张口就来,但文字需要思考、筛选、重组。当你把情绪变成文字,那些愤怒、焦虑、不甘,都会在指尖的停顿中显露出真相。比如面试失败后,你写下“面试官全程皱眉”,这句话立刻逼你面对现实:不是运气差,而是你的回答根本没戳中对方需求。记录不是倾诉,是审判。

2. 细节是复盘的唯一筹码。

为什么你总说“复盘没用”?因为你的复盘全是空话:“今天状态不好”“下次加油”。没有细节的复盘,就像对着空气打拳。

举个例子,真正的记录必须具体到:① 面试官问了哪三个问题?② 你回答时哪句话卡壳了?③ 对方听到哪个关键词时眼睛亮了一下?这些细节不会骗人。它们是你下一次逆袭的筹码。

记录的核心价值之一,便是保留当下的真实体验。

比如:

时间戳: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清晨、深夜、办公室、地铁站);

感官细节:当时的身体感受(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环境线索(灯光、气味);

情绪标签:用精准的词汇定义感受(焦虑、不甘、释然),而非笼统的“开心”或“难过”。

这些细节构成了复盘的“原材料”。

当你回顾时,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哪些反应是本能驱动的?哪些决策受情绪干扰?记录越具体,自我诊断就越准确。

3. 第一时间记录,否则全是谎言人的记忆有多不靠谱?

一场争吵后,你只记得对方咄咄逼人,却忘了自己先说了那句“你从来不在乎我”。

记录要趁“情绪未凉”。等公交时、睡前五分钟、甚至厕所摸鱼的间隙,立刻打开手机记下:此刻的愤怒从何而来?刚才的灵光一现到底值不值钱?那本书里哪句话让你后背发凉?

用flomo也好,用备忘录也罢,关键是把“瞬时感受”钉死在文字里。

过三天再看,你会发现:当时的自己要么蠢得可笑,要么敏锐得惊人。

第二点

记录的正确姿势:不做记账员,要做侦探

1. 别记流水账,要记“命门”。

“早上开会,中午吃沙拉,晚上加班”——这种记录不如删掉。

什么值得记?

关键事件:一场谈判中,对方突然松口的转折点是什么?

触动瞬间:地铁上看到老人佝偻着背刷卡时,你为什么鼻酸?

认知颠覆:读《穷查理宝典》时,哪句话让你突然想扇过去的自己一巴掌?

这些才是撬动命运的支点。

2. 用记录把“苗头”变成“火种”。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想通了一个道理,三天后却忘得一干二净。

不是记性差,而是没把“苗头”点燃。

比如你发现:“讨好型人格的根源,是害怕被抛弃。”

立刻记录下来,追问自己:我最近哪件事暴露了这个弱点?如果重来一次,我会怎么反击?下周要如何刻意练习?

心理学中的生成效应(Generation Effect)指出,主动生成信息(如用自己的话复述)比被动接收更能强化记忆。

记录正是这一过程的实践:将书中观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将他人的建议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将突发奇想梳理成完整的逻辑链。

每一次记录,都是对思维的“淬火处理”,让飘忽的灵感凝固为稳定的认知结构。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能迅速调用过往积累的“思维模块”。这些标签都是为了在记录时更好的分类,以便后面写文章时好使用。

3. 记录不是为了“正确”,是为了“真实”有些人不记录,是因为怕写下阴暗的想法:“嫉妒同事升职”“偷偷希望朋友失败”。

幼稚。记录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你直面人性的泥潭。

只有承认“我确实想躺平”“我其实在逃避”,你才有机会把淤泥变成肥料。

你不需要在外人面前维持人设,你只是为了了解真实的自己。

说实话,有的人嘴上说得高大上,即使没有外人在时,也自认为是高大上。

但身体很诚实。喜欢就是喜欢,想要就是想要。不管自己用什么话来骗自己,都逃不出去。可骗着骗着,自己都信了。于是压制自己的欲望。

明明周末出门想吃火锅,可碍于面子,在朋友面前说了随便、都可以,事后又后悔。

虽说是小事,但能看出背后是自己对自己认知不清晰。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一定要多记录。

第三方

记录改命的终极逻辑:我即答案

1. 向外求索的人,永远在迷路。

你报了一堆课,追着大佬问“我该怎么办”,结果越学越焦虑。

为什么?

因为别人的答案解不了你的题。你的痛苦、迷茫、狂喜,都是独一无二的样本。

通过记录分析自己:什么场景下你效率最高?哪些人一出现你就想躲?过去三年,你真正坚持超过三个月的事是什么?

这些答案,书里没有,牛人不会告诉你,但你的文字早就在提醒你。

这种基于数据的自我洞察,远比泛泛的“性格测试”或“人生建议”更精准。

正如社会学家Arlie Hochschild所言:“最深刻的真理,往往藏在你对自己的诚实叙述中。”

2. “记录—分析—行动”闭环我写过几百条flomo记录,其中一条改了我的命:“为什么每次想早起都失败?因为我在对抗本能——我讨厌早晨,却逼自己5点起床。

不如试试晚睡晚起,把高效时段留给凌晨1点。”这条记录让我彻底放弃“自律教条”,转而研究自己的生物钟。现在我的黄金工作时间是凌晨1点到4点,效率提升3倍。

你看,记录不是写日记,是给自己开药方。

3. 记录让认知从沙子变成混凝土一个新知,比如“情绪价值比物质更重要”,你听100遍也记不住。

但当你记录:

① 上周相亲失败,是因为只顾炫耀收入,没接住对方的情绪试探;

② 昨天客户签单,是因为先问了他儿子的中考成绩;这些具体事件会让认知瞬间凝固成混凝土。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身体比脑子反应更快。当你积累足够多的“自我样本”后,会自然形成一套私人数据库。

你可以:

横向对比:不同情境下的反应有何共性?

纵向追踪:某类问题是否反复出现?模式提炼:哪些行为带来积极结果?哪些导致恶性循环?

第四点

现在开始,让记录成为你的本能

如果你连记录都坚持不了,就别抱怨命运了。

你不需要文采,不需要仪式感,甚至不需要“坚持”。

只要养成两个习惯:

1、随时记录:等奶茶时、马桶上、失眠的深夜,抓住任何灵光乍现的瞬间;

2、真实至上:不美化、不回避,哪怕写下“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3、每周屠杀:周末花10分钟翻看记录,删掉废话,把精华整理成行动清单。

记录的本质不是证明自己,而是理解自己。当你能在文字中看清思维的脉络、情绪的起落与成长的轨迹时,改变早已悄然发生。

坚持三个月,你会回来对我说:“原来我的人生,早就在文字里埋好了彩蛋。”

能改命的从来不是“努力”,而是“看见”。

而记录,是唯一能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

这篇文章真的非常非常好,从各方面进行了讲解,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及自己的举例。

给我的感触很深,因为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入,记录不够全面,总是好像隔着一层纱,而没有了解,何谈改变。

特别是今年,感受尤其深。

我知道,应是到了某个节点。

还记得吗?

你想要的。

最终都会排除万难来到你身边。

所以,我想,当前可能也是无限接近自己想要的改变的时刻。

那么,现在开始吧,记录。

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体会,知道自己,拥抱自己

相关文章

  • 今日阅读记录

    句型:a star that is~ 生疏,没见过! 明日复读! 新词,明日回顾! 32页

  • 今日阅读记录

    前不久,话题#谷爱凌跑半程马拉松#登上了热搜榜,原来有网友抓拍到了谷爱凌在北京晨跑的照片。其实跑步也是谷爱凌的运动...

  • 看完100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开帖记录!

    写作是一件需要积累的事情,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有大量的积累,所以大量的阅读必不可少,为了鼓励自己阅读,特开贴记录自己...

  • 2018-03-27

    今日好文

  • 阅读过的文章

    记录下最近阅读过的好文章: 揭秘iOS布局 URL编码的奥秘 Fake UITouch Flutter 开发小集 ...

  • 今日好文

    感谢一阅青馨[https://www.jianshu.com/u/ade3de216bd0]伯乐推荐的佳作《江湖菜...

  • 好文共欣赏‖母爱深深

    今日推荐阅读简友河水青青的好文《《母爱深深》[https://www.jianshu.com/p/82d4b27c...

  •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书笔记—前言和第1节

    【昵称】凤华 【书名】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阅读时长】2小时 【阅读内容】前言+第1节 【今日读书感悟和收获】 1...

  • 好文记录

    说实话,这两年好像对于“享受孤独”的鼓吹越来越多了,甚至有时候说着说着,就把“孤独”和“自由”划了等号,然后又变成...

  • 【20210116复盘翻盘】彩云✍️

    【今日行动】 ✔️阅读+导图输出 ✔️点评+推优、推荐语书写、投票 ✔️收预打卡 ✔️排里小分享(怎样写出好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阅读好文——记录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wo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