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都很清楚这并不是真的,而是我对自己的想象。
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在我向许多人说的话和真实的我自己之间,总是有一道无法弥合的鸿沟。
但这并不是我在说假话,也不是我在他人面前演戏,而是我总感觉自己说的话并不是我自己。
你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你也会在自己所说的话里面,听出一些隐隐约约的陌生吗?
也许我们很难关注到这一点。毕竟,我们的话是我们自己在说,我们默认这些话语就是从我自己——自我的中心发出来的。生活中,当你和他人对话的时候,你几乎不会关注自己所说的话,而是关注对方的反应——因为你需要回应对方。
然而,假如没有这样一个他人、一个回应者——比如当你自言自语的时候、当你对着一堵墙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当你向月亮许下自己的愿望的时候——你总会反过来听到自己的话。
这时候,你自己嘴巴说出来的话,返回的是你自己的耳朵。就如同你寄出的信件并没有抵达另外一个人那里,而是被退了回来。
这时候,陌生的感觉往往会浮现出来。
你说的话真的是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话语只是话语,而话语并不是自己这个人。
也许,你非常确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每当你向他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你都能够毫不卡顿。但,你并不一定能在自言自语的过程中,也一点卡顿都没有。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当你不停地用语言澄清自己——现在我身体的感觉怎么样、我的心情怎么样、我脑子里想到了什么、我想去做什么、我要怎么去做……表面上跟内观、反思差不多,但,当你用语言说出来的时候,你的话语总是无法表达一些东西;你的话语看上去是你自然而然的流露,但你总是能觉察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断断续续的。
当你不停地说我、我、我,你就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口中的我,并不是真的自己。
一个常见的现象,当一个人被他人激怒的时候,会忍不住向对方辩解——我就是怎么怎么样、我就是怎么怎么样——顽固地以自己为中心——比如吵架。吵架的双方都以自己为中心,所以他们才无法沟通。然而,当吵架的人、发火的人冷静下来后,多少都能感觉到,自己骂的那些话、自己所表达的自己,还是太夸张了些——甚至都不是真的。
这也说明了一点——人们通常对自己的看法,只不过是一种想象而已。
如果你的相貌在他人看起来不错,但你自己就是认为自己丑,那么,这种丑只是你自己的想象——或许你想象自己能像网红一样靓丽。
你认为自己是这样一个XX的人,这里面多少都有你自己想象的成分。
因此,当人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人们并不能直接表达出真正的自己,而只能不停地表达想象的自己,用语言描绘自己对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捕捉那些非语言的感受、情绪。
于是,人们越是表达自我,人们的表达就越是失真。
尤其是,当人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
你总是有表达不出来的东西,你也难免会疑惑——怎么感觉自己就是有些陌生呢?
每当你自然而然地说出了一些话,这种自然而然的背后,总是隐藏了一些东西。
隐藏了什么呢?隐藏了真正的你自己。
你并不是你说出来的话。
你并不是你口中的自己。
而真正的你,就潜伏在那些你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的地方——它并不能被说出来,它无法被说出来——它是你语言中的断裂。
如果你对自己有深深的觉察的话,你一定能体会到上面这一点。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一种想象、一种幻觉,这并非是可怕的虚无——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你终于能从一些着相之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与真实自己的连接中。
但这个真实的自己,我在这里倾向于认为,它存在于冥冥中,就像梦一样。因为即便存在,它也很难被你捕捉到。
如果你只是想象,那么你自己只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只是表达,那么你自己又成了失真的产物。
只有在我们的想象之外、表达之外,我们才能窥见自己真实的模样。
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像出了神一般,比如忘我、心流、突然反应。而这,正是那个潜藏着的、真正的你,在你无意识之中引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