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随笔》三十

作者: 得闲山人的文章 | 来源:发表于2021-11-17 16:41 被阅读0次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襄州(今湖北襄阳)居士庞蕴,生卒年不详,衡阳郡(今湖南衡阳)人,字道玄,祖上本是儒学世家,相传其父曾任衡阳太守,家境富有,乐善好施。父亲离世时,庞居士正值青春年少,乃醒悟世间尘劳,立志求证真谛。后与丹霞(当时也是居士)相约前往南岳拜谒石头希迁禅师,庞居士发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希迁禅师伸手掩住了他的嘴,以此作答。庞居士豁然有省。

问:不与万法为伴侣的,那不就是虚空吗?

答:人家问的是什么人,虚空不是人,答非所问。

问:哦,那就是自性空了,自性本空,不曾沾染一切法,故名不与万法为侣,是否?

答:你叫它“自性空”,那便与“自性”为伴侣,与“空”为伴侣了,“自性”和“空”都属于万法之范畴。

问:啊——那该如何回答呢?

答:发问已是自相矛盾,再去回答岂不雪上加霜?故知希迁禅师掩其口实乃高明,庞居士于是豁然有省。

问:庞居士怎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呢?

答:只因他早已发现自性本空无染,不与万法为伴侣。但它不可定名为自性,不可定名为空,其中本没有这些名堂。那该如何诠释它呢?该如何展现它呢?正好考考别人,也考察一下那些大名鼎鼎的禅宗老师们。

庞居士在南岳住下,仍与丹霞相伴,二人常在一起切磋或闲游。一天,石头希迁禅师问他:“自从见到老僧以来,你的日用事(指日常行持)如何呢?”

庞居士回答:“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接着,他用偈语说道: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和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乖张,怪癖)。

朱紫谁为号?山丘绝点埃(微小尘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希迁禅师听后,予以认可。再问他:“你准备做出家人,还是做在家居士呢?”

庞居士答:“我遵从内心的愿望。”于是,庞居士便不剃发出家,乃与丹霞结伴出游。二人毕竟年轻,忽生起向往世间功名之心,于是一同去赶考。一日,投宿于汉南旅舍,路遇一异僧,看了他二人一眼,问:“年轻人干什么去呀?”

二人回答:“赶考,选官去。”

僧曰:“选官何如选佛呢!”

二人闻言忽然警醒,名利心顿歇,乃往江西参马祖大师。庞居士还是老套路,发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马祖大师答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庞居士一听,顿时领悟马大师之玄旨。因与马祖夙缘深厚,故以在家居士身份鼎力护持,马祖大师一生兴建数十座丛林道场,庞居士曾捐资大力相助。马祖一见丹霞,略加端详,便说南岳石头是汝师。丹霞于是再往南岳随希迁禅师出家,得名天然,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丹霞天然禅师。

问:不可学石头禅师与马祖大师,请法师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答:不叫做超然。

问:那叫做什么?

答:尚且不叫做超然,还有何名配得上它呢。

问:法师太过独自尊贵了吧?

答:汝岂不闻,“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问:那是佛陀啊,您怎比得了?

答:您错解佛意,误以为天上天下,唯佛独尊。请问外教人士会尊佛吗?外道鬼神会尊佛吗?没有信仰的人会尊佛吗?

彼曰:啊——好像不会。那“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何含义呢?

答:天上天下,唯有自性独自尊贵也。那些外教人士不会尊佛,但无论他尊什么,都是在遵循自性。对他们来说,同样是天上天下,唯我自性独自尊贵,只是他们尚未觉悟自性及自性空而已。

问:既然自性空,又怎会唯有自性独自尊贵呢?

答:对于世界来说,最广大的是虚空,它含纳一切,却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它或影响它,所以它独自尊贵;对于法界来说,最广大的是自性空,它包容并呈现一切,同时明了一切,却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它或影响它,所以它独自尊贵。

问:可我的心会被事情影响,我的情绪会随之波动啊,怎可说我的自性独自尊贵呢?

答:您竟然把意识心当做自性,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回去好好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吧,世尊会帮您。

问:难道自性与意识心无关吗?

答:那倒不是,意识心当中就具有自性和自性空。

问:该如何找到它呢?

答:您就在自己的心里面寻找,多多问自己:在我心里,那向来超然自在,不与万法为伴侣的是哪个?久而久之,就找到了。

问:啊,我明白了,原来这个问题就是庞居士自修用的“话头”啊,是么?

答:然也。庞居士参寻这个问题许久许久,因此悟入,他已经开悟自性,才去参访石头希迁禅师和马祖道一禅师。古时修行人都是这样用功的,先自己参悟,再去参访善知识。否则的话,怎可能一见到善知识就深获法益呢。

一次,庞居士到药山惟俨禅师那里参访,离开时,惟俨禅师特命十位禅客相送至山门,好不隆重。当时正值寒冬,庞居士指着空中飘落的雪花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见庞居士开始飙机锋,有一位全禅客便接过话锋,问曰:“落在什么处?”

庞居士便打他一掌(其中寓意:禅客,这一掌落在什么处?)。

全禅客并不介意(其实是不明白),补充道:“不可以这样草率呀。”

庞居士知其尚未见性,曰:“您这样子还敢叫禅客?恐怕到了临终之时,阎王老子不肯放过您呢。”

全禅客乃问:“居士您有何高见?”

庞居士毫不客气,又打了他一掌(禅客,对于这一掌,您有何高见?),答曰:“眼见如盲,口说如哑。”

问:如何是“眼见如盲,口说如哑”?

答:见如不见,说如未说;不以见为见,不以说为说。见闻觉知如梦幻,曾无一物可当真。

问: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又是什么名堂,岂不是当真了么?

答:不曾当真,听吾偈曰:“如梦如幻好大雪,片片飘落在汝心;山河大地虚空界,向来不从别家生。”

庞居士后娶妻生子,年岁渐长,人称居士为庞公,称其妻为庞婆,有一儿一女,全家人一同修行,不务俗事。庞公向来与其父一样乐善好施,时常接济亲友乡邻,时间长了,却发现那些被接济的人日渐贪婪。庞居士便将剩余的金银财宝等,全部装船沉入湘江,举家北迁襄州。一家人随处而居,或借住凤岭鹿门寺,或暂栖尘肆闾巷,后安居在郭西小舍。庞公制作竹笊篱(zhào li类似如今的漏勺,常用厨具)售卖为生,庞婆时常纺织,其子种田耕作,其女则煮饭洒扫,朝夕侍奉二老。

对于自家的生活,庞居士有偈语曰: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

大家团圞(luán团圆)头,共说无生话。”

此外,庞居士尚有许多精彩偈语,如:

“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

有亦不管,无亦不拘。

不是圣贤,了事凡夫。

易复易即此,五蕴有真智。

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

若舍烦恼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

问:为何说“无实亦无虚”呢?

答:所谓真实,是您的心以为它真实;所谓虚假,是您的心以为它虚假。乃至有无、善恶、是非,等等,都是您的心想所定义,并非实际情况。一切事物的实际情形不属于任何概念和定义,故说“无实亦无虚”。

问:如何是“了事凡夫”?

答:外现凡夫身,内悟自性空。色身与识心不妨随顺业力流转,法身与真性则未曾陷入生死造作。

问:既然有这本领,为何不去实证出世圣果呢?

答:只因他不肯堕入二乘境界,不会舍弃有缘众生。对于真正的菩萨来说,烦恼恰是炼心之所,生死恰好陶冶真智。十方世界尽在自性法身,自性佛做得了主,所居处处都是佛地,还向哪里去求出世呢。

所谓出世圣果,也是一种方便,并非实有。

一次,庞婆到鹿门寺供斋,斋饭备好,维那师问她疏文怎么写,如何回向?只见庞婆拿起梳子,往自己的发髻后面一插,曰:“回向完毕。”于是转身离去。

这天,庞居士在自家庵中独坐,忽然自言自语,感慨曰:“难!难!十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或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芝麻树上摊。”

庞婆在一旁听到了,乃高声接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

女儿灵照接着补充:“也不易,也不难,饥来吃饭困来眠。”

又一日,庞居士坐下后,问女儿灵照:“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

灵照答:“您诺大年纪,却说出这样的话来!”

庞居士问:“你又如何?”

灵照答:“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庞居士一听,不由得开怀而笑。

问:灵照所说与古人完全相同,她为何不认可庞居士,她又高明在何处呢?

答:不碍古人事,庞居士后面加了个“如何”,这一问,便落入了无明窠臼,陷入思虑分别也,故灵照不认可他。“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大道本来明朗,处处现前,哪有如何、不如何呢?只少了那层考量,便是灵照的高明之处。庞居士一听,当即心知肚明,不由得为女儿的机锋敏捷和自己的小小不察开怀而笑。

在所有的禅宗公案当中,第一个开口问别人的,必有其漏洞,所以说“开口就错,动念即乖”。被问的人能否立即发现其漏洞所在,与自己的心行密切相关,如果真是心无所执的话,必会如灵照一样,给予敏捷的回应。

眼看着庞公渐渐年老,女儿照顾他,儿子则照顾庞婆,不知何故,一家人分居两处,都在襄州,相距不远。一天,庞公卖竹笊篱归来,走下桥时不小心跌倒在地。灵照看见了,赶忙跑过去,也在庞公身旁并排倒下。

庞公问:“你做么?”

灵照答:“见庞爷您倒地,我来相扶啊。”

庞公曰:“幸好没人看见。”

问:这灵照演的啥戏呀?

答:给您举个例子吧,例如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走了几步跌到了,这时,您固然可以走过去把他扶起来,但也可以过去趴在地上陪他一起爬行,保准他高兴得不亦乐乎。

人老了和小孩子类似,灵照那意思,您要是起得来那就起来,要是起不来了,我陪您一起。这也是一种“相扶”,相互扶持也。

问:这灵照太幽默,但自己父亲跌倒,她丝毫不担心吗?

答:连这都牵挂,那还是庞居士的女儿么。

问:庞公说“幸好没人看见”什么意思?

答:幸好没人看见,否则还以为这父女俩疯癫了呢。

这天,庞居士看好时辰,准备入灭,但谁都没告诉。在禅坐当中,他叮嘱女儿灵照说:“你看好了日头,到了午时告诉我。”

午时刚到,灵照便来汇报:“爹爹,午时已到,但有日蚀。”

庞居士一时好奇心起,心想去看看再入灭也不迟,于是起身出门。来到门外端详了好一会儿,没看到日蚀,便返回。忽然发现女儿灵照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手合掌,已经没了气息,坐脱而去也。

庞居士笑曰:“我女儿机锋敏捷呀!”

于是把自己入灭的时间延后七日,独自料理女儿的后事完毕,并未告知庞婆。到了第七天,襄州刺史于頔(dí美好,多用于人名)听说老朋友庞公生病了,特来探望。

庞公卧在床榻上,对老友于頔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去,世间皆如影(倒影)响(回音)。”

说罢,庞居士将自己的头枕在于頔的膝上,奄然迁化。于公遵其遗嘱,将尸身火化,骨灰撒在了江河湖泊。

这边,庞婆听说了那父女俩入灭之事,便来到田地里,告诉儿子:“汝父与汝妹皆去矣!”

其子一听,也不答话,手扶着锄头站立着就去世了。

庞婆为儿子料理后事完毕,对着虚空说:“你们去的好啊,如今看我的了。”乃说偈语曰:

“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

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

说罢,庞婆与乡邻一一告别,径直走向鹿门绝壁。来到绝壁前,庞婆振威大喝一声,只见山壁忽然裂开,庞婆走了进去,隐没其中,山壁复合如初。

瞧这一家子生死多么自在!细细读来,真可谓触目惊心,足可警醒世间浑浑噩噩之人。有缘在这人世间走一场,富贵荣华不稀奇,唯有修行弥足珍贵也。庞居士留有诗偈三百余首,收录在《续藏》当中,名为《庞居士诗录》,流传至今,人称其诗与寒山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7.9.19

相关文章

  • 《习禅随笔》三十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襄州(今湖北襄阳)居士庞蕴,生卒年不详,衡阳郡(今湖南衡阳)人,字道玄,祖上本是儒学世家,...

  • 《习禅随笔》十八

    为岳神受戒的元珪禅师 中岳嵩山元珪禅师(644—716),伊阙(今洛阳龙门)人,俗姓李,生来颖慧不凡,幼岁便发心出...

  • 《习禅随笔》十五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答见性成佛 牛头宗六代相传之后,其法脉并未断绝,牛头六祖慧忠禅师有弟子名惟则(与元代的天如惟则禅师...

  • 《习禅随笔》十七

    历经三朝六帝的嵩山慧安禅师 在五祖弘忍大师门下,不仅有六祖惠能大师继承其祖位,还出了一位年岁颇高的嵩山慧安禅师(5...

  • 《习禅随笔》十六

    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牛头宗是发源于四祖道信禅师的禅宗支脉,在历史上虽流传不久,但其中的各位禅师却都是超...

  • 《习禅随笔》十三

    自悟兼苦行的在家禅师向居士 南北朝北齐境内,有一位无师自悟的向居士,独自苦行隐修,幽栖于山林旷野,食草木,饮涧水,...

  • 《习禅随笔》十一

    马师何似这个,长空不碍白云飞 青原行思禅师门下弟子众多,但“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这一头深得祖师心意的独角麒麟,便...

  • 《习禅随笔》二十

    三帝同尊的南阳慧忠国师 在六祖大师的高徒当中,慧忠禅师(675—775)得享国师之殊荣。唐玄宗在位时就对其礼遇有加...

  • 《习禅随笔》之二

    那一种平怀 禅者之生涯,可谓“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这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当中的一句,也是大师一生行迹的...

  • 《习禅随笔》之三

    百鸟献花梦一场 在禅宗历史上,有一位未得祖位的祖师,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曾经感得百鸟献花、虎狼拥护的牛头山法融禅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禅随笔》三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nl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