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家”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怀,古时候,年轻人的第一个梦想,往往就是想要成个“家”,所以叫“成家立业”,成家在先立业在后。
直到今天,我们对于家的概念,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精神意义上的家,一种是真正的家,这两个家有什么区别呢?
房子
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自己的房子,比如一家三口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房子是租的,虽然也算是个家,但这个家似乎缺少一种安定感或者说安全感,一旦买了房子,搬进属于自己的房子之后,这个家就从精神层面转变成了有形的实体。
所以年轻人在结婚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古时候其实也一样,只不过是自己盖房子而已。
房子
很多年前有首歌,叫《我想有个家》,的确是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房子哪怕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可以给人“家”的温暖。
古人有句俗语:家住“滴泪屋年年哭,麻雀屋栋梁出”。意思就是说,住在“麻雀屋”挺不错,比较容易培养出栋梁之才,但是前面那句里面的“滴泪屋”,就不太好,“年年哭”的意思就是家里没啥好事,经常遭灾受祸,那么,滴泪屋是什么?什么又是“麻雀屋”呢?
先说这个“滴泪屋”。什么叫滴泪屋?很形象,就是下雨的时候像滴泪一样往下边滴水,有两种说法:
房子
第一种,据说古代建房子,如果高矮的房子挨在一起,那么高房子的屋檐就会盖住矮的房子,雨水就会从高房子的屋檐滴在矮房子的屋顶。
这种屋檐设计的房子就叫滴泪屋,古代建房的人根据鲁班书等古籍的禁忌,认为如果是住家的房子这样盖,是会产生伤人的“煞气”,比如家里有老人家容易寿短、年轻人容易生病等等,所以叫“滴泪屋年年哭”,很不吉利。
不过这种说法很显然并不科学,比如现在城市里面很多中式的楼盘,经常会有这种高屋檐盖住矮房子的情况,显得很有设计感错落有致,像这种“滴泪屋”的情况也没见哪家住低层楼的人家怎么样。
房子
那么第二种说法,说这个滴泪屋是指漏雨的房子,屋顶漏雨都懒得去维护修理,说明这家人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日子肯定过得就比较凄惨,到过年的时候别人家都是欢声笑语,他们家肯定是哭成一团,我倒是觉得这种说法比较有道理,至少是教人要上进嘛。
然后,“麻雀屋栋梁出”,“麻雀屋”也挺好理解,就是小房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指的是那种面积比较紧凑比较简陋的居室,可以联想一下刘禹锡的《陋室铭》。
所以古人所说的麻雀屋,其实就是寒门之家,以前有句俗语说“燕子不进苦寒门”,说的就是这种又小又破的房子,连燕子都比较嫌弃。
房子
但与此同时呢,古人又说“寒门出贵子”,因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更有比较清晰的奋斗目标,会很想通过努力去改变命运,也就会更加努力、更加拼命地学习奋斗。
比如北宋著名的宰相吕蒙正就是寒门出贵子的代表人物,他发达以后还写过一篇流传千古的《寒窑赋》。当然在我们现在这样的社会,你也不需要刻意去住这种破破烂烂的小房子,只要让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品质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滴泪屋和麻雀屋,都只是过去人们对世界片面理解的产物,无论是什么样的屋,只要努力,都可以拥有好的生活、都可以培养出栋梁之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