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娜塔莉的《写出我心》之后,在我开始更多地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并且愿意去书写记录之后,带给了我一种心境上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对自己生命中的经验有充分的信任和接纳,甚至是欣赏,这让我打开写作者的另外一个世界。
写作,无法教,只能成为。
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一个写作者,「成为」是一个过程,如果只是一遍遍听,一遍遍学,是成为不了的,只有在写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写作者。
那如何“成为”?这里有 4 条法则,来自娜塔莉提供的,成为写作者的外衣。
要披上这件外衣,需要遵循的 4 条法则是:
1/手不能停。
2/不要控制。
3/具体细节。
4/不要思考。
写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这个动作的启动,写作就无处谈起。所以要让自己保持在写的状态里,同时需要「手不能停」。
我们都有“头脑中有两个小人在打架”的经历和体会,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批评和指责。
每当乘兴写点东西的时候,那个声音就会跳出来,大叫着:“你写的是什么东西?怎么写的这么烂?怎么写的那么普通那么平常?这又有啥好写的”。
这就是心灵的暴君。
当你信任头脑里那个批判者的声音的时候,就会想停下来不写了。这个时候,就被它乘机挤进了你的心灵,以这种聒噪的方式对你的心灵进行干扰蹂躏,让你的写作之处的兴奋荡然无存。
所以娜塔莉说不要去管那些声音,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不要给这些声音有空隙,让它们有立足之地,就是不停地写,才可以忽略它们。
这种不要停,就能保护好你开头想写的那新鲜的兴奋的第一念。
而法则二的「不要控制」和法则四的「不要思考」,其实基本上是同一件事,对抗的是法则一中提及的“心灵的暴君”。
随着我们越长大,接触到外界也就越多,同时,外界的声音也越大越嘈杂,有来自父母的,有来自这个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意见,这些会时不时地占据我们的心头,会让我们对自己内在的想法产生怀疑和不自信。
所以启动自己写作这件事上,要警惕外界这些声音的影响,忘记那些让自己远离自己心灵的声音。允许自己有写出全宇宙最烂的句子最烂的文章的自由,对自己要有深刻的接纳和慈悲。
法则三是「具体细节」,这个就是要去观察细节,感受细节,写出细节,具体先不在这里展开。
披上写作者的外衣,让自己回到心灵的初始状态,信任你所感受到的,相信你的直接经验。
日常去书写,不断积累,随时写,这是一个不断在堆肥的过程,可能眼下没什么用,但它们推一起就会发酵,任由它们在里面发酵,也许有一天能成为很好的素材。
且不管记录的东西最终到底怎么用,书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禅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我们思维的一种观察。
看到思绪来来去去,你看到了它,并且去接纳它,也不去控制它,不去思考它,就是单纯地旁观着。这个时候,是你自己和自己,真诚地在一起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在接纳自我。
写吧,让书写日渐带你接纳内心如实的样子。
如何写?
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日常写作的题材清单,比如参考这篇文章。
然后披上写作者的外衣,日常积累,不断堆肥。
祝:成为写作者,接纳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