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这场郊之战,在春秋不算什么有影响的大战,但对孔子师徒很有意义,因为弟子们都崭露头角了。鲁国三桓专权的局面已经彻底没有活力,需要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物来挑大梁。冉有带着步兵用矛冲锋,也不是春秋贵族战争的经典打法,而是战国战争的先声。
郊之战之后,季康子看到冉有这些人表现不错,就问冉有:你这打仗的本领,是自己天生就会,还是跟人学的啊?
冉有说:这是跟我老师孔子学的。
季康子没怎么跟孔子打过交道,因为孔子离开鲁国是十四年前,那时他还小,就让冉有说说,孔子这人怎么样。
冉有说:我老师现在是国际有名的人物,您要用他,老百姓都服您,也对得起列祖列宗。而且,我老师讲道德,要是想拉他干坏事,就是给他一千个村子做封邑,他也不干。
季康子表示可以考虑请孔子回国。但还没来得及着手,另一场大战就降临了。
《左传》里的郊之战的记载,颇有点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俄国贵族青年们告别了莫斯科或彼得堡的文艺沙龙,投身抗击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它虽然和齐鲁之战好像时间、空间距离太远,但都是贵族社会晚期,上流社会小圈子的年轻人走向战场的心路。甚至欧洲近代启蒙主义、人道主义的一些萌芽,在孔子的时代也零星出现了。拿破仑战争那样席卷全欧洲、洗荡旧阶级的大战争,中国历史类似的是秦的统一战争和灭亡秦国的大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它们虽然远比欧洲的大革命时代粗朴瓠陋,但这两千年的时差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