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01 - 如何针对张哥的电子书写读后感,即操作方法论

601 - 如何针对张哥的电子书写读后感,即操作方法论

作者: 呵呵呵呵呵呵哒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21:57 被阅读16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写作不阅读会变成SB,光阅读不写作基本也很难获得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前一句是古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双方的重要性。后一句是我自己总结的。

如果不经常写可能不会感觉到,但是一旦经常写,就会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光写作不阅读会变成SB”。一旦开始写,比较好的方法是从每天30字开始每天持续的写。写着写着,自己自然而然就能感觉到该把量逐渐提高到100字、500字、1000字了。等到提高到1000字,同时又经常写的时候,这种写作空心化的现象就比较容易出现了。

所谓写作空心化,我的理解就是写出了味同嚼蜡、为了写而写的文字。等到写完之后看自己写出的东西,隐隐都会觉得反感。

实际上,为了写而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脑子里有没有存货。比如自己白天针对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思考了什么问题,写作的时候把它写出来,这种思考就是一种存货。但是呢,大多数时候职场人工作日忙忙碌碌无暇思考、休息日在家窝了一天没有发生什么值得思考的事情,这样大脑的思考存货基本写一会就用完了。除了思考存货,还有阅读存货。比如自己看了什么书,或者看了张哥分享的文章,这些东西就像一些原材料,有了这些原材料,再经过写作的思考,就能够产出一些有价值的文章。

也就是说,写作这事是需要原材料的,写作本身是一种加工行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么是把自己对于日常工作生活的思考写出来,要么是针对自己阅读的内容写一写,除了这两种有原材料的时候之外,再去硬生生的写作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基本就是臭不可闻了。

我发现现阶段我的日常思考量还是很有限的,所以,初步决定一天写自己的东西一天写张哥文章的读后感,交叉着来,避免写出那种让我自己都恶心的文字。

还有一点,经常写就会发现,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有的时候自己写了很久终于写明白想明白的东西,后来在其他地方看到,才发现这其实早就已经有人总结出来了。这个时候就会想,如果我早点多阅读一些,不就不需要通过写作进行那些无用的思考了。所以说,写作本身有点像科研行为。而我们需要的是进行“N+1”式的科研,而不是重复造轮子式的科研。这个时候呢,就可以借鉴科研的方法论,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东西,不用急于去写,先多看一些、读一读,看看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哪些前人的思考。先通过写的方式把前人的思考充分消化吸收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由自己进行N+1式的更进一步的思考与写作,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写作与思考更有价值。

写到这里,我初步想明白了如何更好的吸收张哥的电子书。第一步,先通过写的方式把书中的内容提炼出来,充分理解、吸收。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作者已经写的内容与方向,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与延伸。

不夸张的说,照这样搞,读完一本书,可以再写出一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01 - 如何针对张哥的电子书写读后感,即操作方法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gy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