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休双休的,所以周末的两天都把自己窄在屋里,除了必要的晨练外几乎不出门,若是遇到周末天气好,我或许会收拾下卫生,换洗下床单被套什么的,可这也花不了多是时间。以前在体制内工作时,朋友也多,周末不是喝茶就是校外烧烤,踏青等,可这几年我逐渐远离了过去那种生活,更愿意像个修行有道的僧人一样简单,宁静,静坐,思考,而这一切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窄”。
一个人“窄”在家里,有大量时间由自己支配,我喜欢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看书,写作,似乎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让我安静下来,以前过的那种清茶待客来,无事乱翻书的生活也被现在变成清茶案头摆,无事就翻书所代替了。
我的案头上常有一个玻璃水杯,是那种口下肚大的容量不小的杯子,我选择这种茶杯主要方便清洗,而且装水量大不用我经常去添水而分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杯子价格便宜,世面上到处都有,虽说现在主动上门的朋友少了可难免有不邀自来的,这样的杯子泡茶能看的真切。喝茶容易在杯子内壁留下色泽很深的茶垢,杯子要是口大底小不易清洗干净,而有些人喜欢紫砂杯喝茶,让茶香不断的浸到紫砂壶内壁渗入到茶壶肌体组织里,这样哪怕壶里没有茶也有一股淡淡的茶香,这个是很需要时间的,对这套理论我没有研究也只能信其为真,但从没有尝试过。
茶淡不如水,喝过的茶不仅没有茶的香气,还影响喝水的速度,所以喝过的茶一般都是倒掉,或收拾到一块做茶包,或做清洗物品的清洗剂。我喝过的茶一般都是用来洗茶杯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饺子后喝饺子汤一样,我用茶叶洗杯子并不指望茶叶在揉搓后能把茶香渗入到玻璃杯而是完全的想用茶叶膨胀后的留有茶树叶的表面粗纹理尽可能的洗去茶垢,原汤化原食,事不同而理同。
杯子口小,像女人的樱桃小嘴,让人不忍释手。俗话说“心系一处,守口如瓶”这样的人往往能成大事,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成大事人的标杆来看待。过去那些仁人志士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宁可忍受非人的折磨也要保全心中的信念,他们完全配得上“心系一处,守口如瓶”;而著名作家贾平凹给她女儿的座右铭也是这八个字;现在是和平时期,“守口如瓶”的事情不再灰是面对那些穷凶极恶的极端主义,而是要求我们不该说的不说,不知道的不说,不懂不装懂,不以讹传讹等,而“心细一处”无非就是说执著于当下,坚持自己内心的梦想,不轻易放弃等。
从杯口向下它的体积也在逐渐增大,大到一只手都握不过来,然后又逐渐缩小成一个和杯口大小几乎一样的杯底,杯底很厚减弱了水传播的温度,每次泡茶时,茶被热水冲泡到面上,呈直立状悬浮在水中,随着温度茶叶开始一根根的下落,很慢,但永远保持直立的状态知道沉入杯底。闻着茶香,想人生沉浮,千万往事都在不言中,现在,杯子是空的,里面一滴水都没有,从外向里看和从里向外看都是一样的清洁如新,做人就该这样表里如一,保持初衷吧!没有茶叶的空杯子说是茶杯可以,要是装上几只笔或者尺子之类那就是一个笔筒,要是那些中医认为它可以用来做拔火罐的器皿也说得过去,或者弄条金鱼把它当做一个鱼缸摆在案头也可以,所以它的功能是什么要看它的用处在哪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每个人的梦想,可往往这样的梦想不被实现成了永远的伤痛。
冬天天冷,用玻璃杯泡茶很快就凉了,我只是在夏天用它来喝茶。其余时间它都安静的立在我书案一角,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亮度来,甚至我读书的影子都会被它吸收,我时常盯着它看,它也看着我,有时候晚上吃的太多,又极度缺乏运动,造成肚子在一天天的疯长,摸着肚子看着杯子,它的肚子是空的,而我却饱腹难受,我就想我多久能把肚子里面的东西倒空,这样也就舒服了。
我儿子上小学学画图,看我的杯子是空的,就把各种铅笔,卷笔刀和橡皮等装在杯子里,卷笔刀上残留的笔削和橡皮擦的秽物就沉淀在杯底,杯子的表面上也留有颜色笔的划痕,学期末画画课结束了,可杯子里面的东西还是那样,满满的,脏脏的,我把它拿回来腾空里面的东西,又重新洗刷干净摆在我的案头上,看到那堆秽物,在看那个洁净的杯子,杯子过去装茶水,现在又可以装笔,刀和橡皮擦,灰尘等东西,如同人在社会上每天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人,有喜欢的,有讨厌的,甚至是害怕的人,但无论怎么样你都会收获到友谊,感恩,快乐,失望,烦恼和厌恶,你扬在脸上的微笑如同光彩明亮的杯子表面而掩盖住填充你内心的复杂的组成内容。
杯子倒空重新恢复到原来的洁净状态,人生是否也该来一次清零呢?只有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谦虚的结果是互惠双赢,从这点上说我们就该时刻保持空杯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