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毕业要求达到15万词的阅读量。我觉得这15万词就是一座大山,想翻越这座上真的不容易。
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把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加起来,加上每周一次考试做一套卷子,四篇阅读理解,这三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也不会超过8万词。剩下七万的阅读量,让学生怎么完成呢?很多老师的阅读量也未必达到15万词,何况是学生呢?

为了测试一下,这15万词的阅读量该有多少具体的东西,我和老梁在百词斩坚持每天阅读。81天我坚持了72天,中间有9天有的是因为太忙,有的是因为忘了,没能跟上。但是在在72天的时间里,我阅读了爱阅读里的很多素材。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如过加上之前我在这个应用里学习的东西,目前我坚持了115天,但是我的累计阅读量只有5.8万词。

老梁是个很勤奋的人,她几乎从未间断地进行阅读,坚持了135天,完成5.4万词。平均下来,我们都是用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达到5万词的阅读量。这些阅读就如同学生平时见缝插针似的阅读,一天一天积累下来的。我心里真是着急啊,还剩下10万词的阅读量,我在一年内能完成吗?

我们都是用心的老师,如此坚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15万词的阅读量。那些根本无暇阅读,也不用心阅读的学生又怎能达到15万词呢?我的内心突然就有了一种焦虑。
一直以来,由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一直让自己的教学拘泥于课本,按照课时安排,稳扎稳打,进行单词和短语的听写,却不知道自己在孤立的练习中并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新的一学期必须调整自己的思路,除了要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对词汇教学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以外,还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中国风》系列分级读物中的人物故事和《西游记》整本书的音视频阅读为辅助,在语篇中学习单词和语法,让学生的词汇学习在音、形、意和用中达到最佳效果。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搭配和固定的表达方式,并在围绕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的过程中,提炼词语的搭配和固定表达方式,构成词汇语义网集体词块,扩大词汇量。

同时还要注意语法的学习也要帮助学生建立以语法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的语法观。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观察和归纳所学语法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使用规则和语用功能。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只有做了,才会带来改变。所以,以后要在教学上多钻研。不论什么时候,教师站稳讲台才是关键。即使不为职评和晋级,也要让自己的今天和昨天过得不一样,明天和今天过得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