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禅修的事儿26.“心一境性”

关于禅修的事儿26.“心一境性”

作者: wasue | 来源:发表于2021-01-04 08:28 被阅读0次

内观禅是一种平衡心理的活动,禅修的目标是开发心的两种美德,亦即正念与禅定。这两者是一组前后并排的双头马车,应以平衡的态度一起来开发。

禅定与正念是截然不同的功能,在禅修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明确而微妙的。禅定通常被称为“心一境性”,就是迫使心稳定地安住在一点上。注意“迫使”这个词,禅定是具有强制性的活动,可以借由不懈的意志力被强行开发出来。一旦被开发出来之后,它还是保有原先力量的特色。正念则是一种带来精妙感受的微细功能。

这两者是禅修任务中的伙伴,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原则上,正念负责联系,它挑出注意的对象,并警觉注意力是否离题;禅定则负责实际的工作,将注意力稳稳地锁定在选择的对象上。如果其中一个伙伴偏弱,你的禅修就无法正常运作。

禅定可以被定义为心专注于一个对象上不动。真实的禅定是健康的心一境性,这个状态是没有贪、嗔、痴的。不健康的专注也有可能,但是无法带来解脱。

真实的禅定是一种心被集中在一起的状态,能力与密度因此而提高。用透镜来比喻,平行的太阳光束照射在一张纸上,顶多只能温暖它的表面。但是当同样的光束,经由透镜被集中在一点时,纸张就可能会燃烧起来。禅定就是透镜,它创造看透内心所需的燃烧密度。正念则选择透镜聚焦的目标,然后透过它去看里面有什么。

禅定与正念在禅修的任务上携手并进。正念是营运的经理,它能引导禅定的力量。禅定提供力量,正念则利用它们穿透内心深层,两者的合作形成洞见与了解,人们应该以平衡的态度将之同步开发。只是正念应该多受到一点重视才对,因为它是禅修的中心。解脱不一定需要最深层的禅定,觉知和定力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太多觉知而缺少定力加以平衡,结果就很像滥用迷幻药之后,处于过度敏感的狂乱状态;如果定力太多而缺少适度的觉知加以平衡,则会形成“石佛”的症状,你平静地坐在那里,就像一块石头一样。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观呼吸》

相关文章

  • 关于禅修的事儿26.“心一境性”

    内观禅是一种平衡心理的活动,禅修的目标是开发心的两种美德,亦即正念与禅定。这两者是一组前后并排的双头马车,应以平衡...

  • 聆听巫娜《天禅5》

    今晚特温一碗鸡汤慰身心,自寻心中桃花源,聆听禅乐巫娜《天禅5》,修心修性修自在。 《天禅5》收有禅乐1...

  • 禅画——中国画坛的一颗明珠

    千百法门 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 总在心源 明心见性 识心自度 修心观境 禅中有画 禅画的发展史 禅画是中国画独...

  • 《心禅》

    【心禅】一 静净镜敬景境经, 心禅禅定心如水, 修德养心二十载, 心心相融莲花池。 释读:一颗安静的心,一颗干净的...

  • 禅修的核心

    禅修是一套修心的方法。禅修就是在生活中保持觉性,开发内心潜能、认识生命实相的方法。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 一...

  • 关于禅修的事儿2.佛教禅修

    在佛教的禅修里,被高度强调是“觉知”。一切佛教的禅修都将目标放在促进觉知上,禅定只是被拿来作为达到这个目标的工具而...

  • 2022-04-12

    清代的内丹家傅金铨在《度人梯经》中说: 无心于境, 无境于心。 无事则修心炼性, 临事则对境炼心。 所谓对境忘境,...

  • 关于禅修的事儿8.禅修的姿势

    一旦你坐下之后,就不要任意改变姿势,直到预定的时间结束为止。假设你因为不舒服,而改变原先的姿势,不一会儿,你又会觉...

  • 关于禅修的事儿7.禅修的目标

    禅修要有目标。身为禅修者,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如果盲目追随别人的指导,那无异于盲人摸象。在意识清楚与主动的情况下...

  • 红羽禅岁月静好

    羽禅:岁月是禅、行亦是禅、心禅、喜欢修一颗禅心禅是静、静是空,贤德之女乃修心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禅修的事儿26.“心一境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ym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