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真的,便是美事,可惜经不起推敲。!
宋朝学者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有一则笔记,描述赵匡胤是如何安慰无心犯错的功臣元勋的!先看原文:
忠正军节度使王审琦与太祖皇帝有旧,为殿前都指挥使。禁中火,审琦不待召,领兵入救。台谏官有言,罢归寿州本镇。朝辞,太祖谕之日:“汝不待召以兵入卫,忠也。台臣有言,不可不行。第归镇,吾当以女嫁汝子承衍者。”召承衍至,则已有妇乐氏,辞。帝曰:“汝为吾婿,吾将更嫁乐氏。”以御龙直四人控御马载承衍归,遂尚秦国大长公主。乐氏厚资嫁之。帝谓承衍曰:“汝父可以安矣。”
原文大体意思:赵匡胤的老朋友王审琦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时,有天皇宫内失火,王审琦工作责任性强,没有诏令的情况下,主动带兵进宫救火。可是他的好心却违反了禁令,御史弹劾他,朝廷罢了他的“殿前都指挥使”,让他回寿州任“忠正军节度使”。
出发前,赵匡胤特意安慰他说:“你带兵救火,是因为忠心,可是御史也有他们的职责,你不要放在心上!你到了寿州,我把女儿嫁给你的儿子!”
赵匡胤召王审琦大儿子王承衍,要他做驸马。王承衍以有妻子乐氏为由推辞。
赵匡胤坚持说:“你还是做我的女婿吧,我命乐氏改嫁。”
之后,王承衍娶了赵匡胤女儿秦国公主,赵匡胤对王承衍说:“你的父亲可以安心了!”
这个故事很美好。可惜的是,经不得推敲。
王审琦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在公元961年,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王审琦便到地方担任节度使了。假如救火这事发生于王审琦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公元961年,王审琦的大儿子王承衍,出生于947年,此时才14岁。14岁的王承衍有没有结婚我们不知道,但《宋史.秦国公主传》的记载却很明白。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记载:
魏国大长公主(即秦国公主),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封昭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承衍。
也就是说,王承衍和秦国公主结婚是在970年,这时,王审琦没有担任“殿前都指挥使”已经近9年了。他还怎么以“殿前都指挥使”的名义带兵进宫救火?
所以,以前的一些私人笔记,不乏道听途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