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曲院风荷》朱良志(听香篇)

《曲院风荷》朱良志(听香篇)

作者: 伊儿_1940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22:03 被阅读0次

近日一直在阅读朱良志老师的这本书——曲院风荷。这是一本在我书柜里寂寞了许久的书,只因这次家中重新修整,它便意外落入了我的眼中,翻阅之后欲罢不能。朱良志老师用十个极静极美的词(听香、看舞、曲径、微花、枯树、空山、冷月、和风、慧剑、扁舟),将中国艺术理论之精髓透彻归纳。在朱老师美学和哲学思想的融汇中,感受每个篇章带入的一个个全新世界,感叹中国意韵的丰饶或清幽,翻来覆去咀嚼消化,仍觉不够,且先聊聊拜读第一讲之感悟吧。

听香,中国艺术理论中的形神问题。香,存在于形式之外的远溢世界里。中国艺术的秒境,亦是这种暗香浮动的妙韵,一种超越于形似之外的神韵。伟大画家顾恺之在东晋时期便提出了著名的“以形写神”观点,他的名画《谢幼舆丘壑图》中,在风流诗人谢幼舆的身后加上了山水北京,理由就是,顾恺之认为谢幼舆这个人的气质应该置于丘壑之中,这边是出于神的考虑。画要画出神,诗要有言外之味,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意外之韵”等。

《红楼梦》中所说:“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这种词总能让人读出一种似有若无的香气来。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不光是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人内在心灵境界,而香这种物质,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似有若无,氤氲流淌。由香传神,中国艺术所传达的更是一种人生命中本来的香味。佛更是以香来象征最高信仰世界,佛教的天国是香气四溢的,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都是在强调一种心灵的香气,一种不染的心境。人在现实中,经常会被熏染,依佛教的观念,熏染有两种,一是污染,一是净染,这两种染力总是在拔河,关键看每个人生命的内力如何,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生命力量的认“信心”,对自己清洁本性的认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气味。

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回想古代很多文人艺术家,在那个煮茶泼墨的声声慢时代中,常用书法、画画、雕梁画栋等艺术手法,去渲染生命中的香花、香路、香界、香影......让后人无数遍品读玩味。顿悟之处,只觉无处恰似有,有处恰似无,叹其幽香,大约便是生命的本源吧。

相关文章

  • 《曲院风荷》朱良志(听香篇)

    近日一直在阅读朱良志老师的这本书——曲院风荷。这是一本在我书柜里寂寞了许久的书,只因这次家中重新修整,它便意外落入...

  • 说个事,怕忘了

    最近蹲点图书馆,蹲了那么久,看了一些书,记录一下。 1、曲院风荷 朱良志 作者朱良志是北大哲学教授,长期研究哲学和...

  • 《曲院风荷》朱良志(微花篇)

    中国的美学艺术,构思精巧,曲径通幽,适合悠悠的读,悠悠的品。本书第四章“微花”,主讲中国艺术“见微知著”的智慧和“...

  • 现实生活中的“曲院风荷”

    在阅读朱良志教授的中国艺术论十讲《曲院风荷》一书时,书名“曲院风荷”引起了我对这个富有诗情画意名字的进一步探究。 ...

  • 曲院风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曲院风荷这四个字,也能带给我一些遐想,算是一种脑洞大开吧。 《曲院风荷》是朱良志所著的一本...

  • 西湖记游

    四景 碧水三潭常映月, 绿柳曲院舞风荷。 雷锋夕照留倩影, 断桥残雪蕴梅香。 曲院 绿叶清波舞翩翩, 曲院荷风伴酒...

  • 七绝 桂花

    七绝 桂花 三秋桂子数枝黄, 曲院风荷赏月光。 那个推翻调料铺, 招来此处满城香。 注:曲院风荷,西湖十景。

  • 小秋读书:《曲院风荷》之听香

    书院放假了,凡夫心的驱使下暂时别了佛书,寻了些闲书来伴。《曲院风荷》便是其一。这是一本零而不乱从各个角度阐述...

  • 【曲院风荷】组诗二十一首

    【曲院风荷】组诗二十一首 一 【五律】曲院风荷 文/林海 荷风弄晚霞,曲院发新花。 浪细潮初涨,云轻画舫划。 相邀...

  • 曲院风荷前世今生,与董邦达画中比,还是现在美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庙前,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院风荷”原名“麯院荷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曲院风荷》朱良志(听香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cr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