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_Earth Song-MV
作为不太追星的80后,对于明星关注的实在很少,但大学时期却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狂粉。黑色皮鞋,白色堆袜,炸裂的太空步,无不让人印象深刻,依稀记得晚自习以后在寝室学习moonwalk的场景。
这位自称是“上帝乐器”的男人,他的作品有着击穿心灵的力量,如此之有创造性。回顾他的生涯:
20岁时,解雇了和他一直以来的经纪人,也就是他的父亲,因为父亲控制欲望太强,希望迈克尔·杰克逊在每一方面都听他的。
26岁的时候,迈克尔·杰克逊与合作了多年的唱片公司解约,原因是杰克逊兄弟想自己创作歌曲,而公司坚决反对,甚至说你们都不应该提出要创造自己音乐的要求。
杰克逊演出时,很多时候都戴着一顶帽子,但他最初提出这个主意时,也遭到了唱片公司的反对。对此,杰克逊的认识是唱片公司希望他们能保持那种令他们成功的风格,而不要做任何冒险。
经过各种各样的抗争和事实的检验后,杰克逊越来越坚持一个观点:“要是你感觉到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错误的,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立刻做出判断。”
从心理学上讲,如果你想有创造力,就要承认你的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然后学习进入到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中,这时你会发现好像你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那种割裂感减弱甚至消失了,这时你就能碰触到外部事物的本真,而所谓创造力就是你碰触到了这个本真。
太喜欢说我知道的人,就很难有强创造力。因为你会轻易拿你头脑已经有的判断,去套用在一个事物上,而切断了与存在本真的链接。从另一方面讲,所谓创造,自然要从“我不知道”的模糊中升起。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点智慧的人,因为别人太喜欢说“我知道”,而他则知道“我无知”。
接下来继续来看看大师们对于创造的理解。
例如约翰·列侬的一段话:
真正的音乐,是来自宇宙的音乐,是超越人们理解的音乐,当它走到我心中的时候,它们与我本人无关,因为我仅仅是一条通道。我为音乐而生,音乐又把自己给予了我,而我又将它表述出来,这是我唯一的乐趣。我像是一个媒介,我就是为寻找这样的瞬间而生的。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则说:
我真的从不曾追求创意,音乐不是由我而来,音乐是透过我而来。我不知道它们何时出现,怎样出现,也无法强求。那些悦人的欢乐留在我记忆中,我任由它们蜂鸣。它们点燃我的灵魂,只要不被扰乱,我的主题会自行扩展。
他们认为这不是“创造”,只是表达。他们只是一个媒介、一个通道。当保持通道开放,来自宇宙中其他存在的东西就会通过这个通道表达出来。
愿我们始终抱有一份无知的好奇心,在模糊中,你会看到奇迹升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