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本书副标题是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这倒和其他关于拖延的答案一致,基本都是心理抗拒而不是能力不足,因为前者才会犹豫,后者直接就面对现实了。
01.这里书名的1分钟,其实指的是本书60条扼杀拖延的小技巧,每一条你只需要1分钟就能理解和掌握。作者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卡壳的时候,翻翻本书,找出3-4条有用的技巧就能帮自己脱困了。当然60条太多了,篇幅关系,师爷我就摘录个7条最有启发和实用性的。
02.门走不通,还有窗:这条技巧说的是转换思维,举了个例子不错,说一个人由于拖延,超过了给时尚杂志投稿时间,杂志编辑也很无奈,但是想了一招,让他写一封描述自己打算写篇什么文章的信,交给自己。结果写完掐头去尾,中间内容少做修改就获得了需要的稿件。
03.有创造性的拖拉:这条技巧太有价值了,当你遇到想拖拉的工作时,你可以去做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工作(比如:阅读,或打一通客户回访电话)虽然本来它不紧急,但是咱不能把时间空置在那里,哪怕整理下办公桌,也远比愣在那里浪费时间要好得多。
04.避免工作中出现“意外惊喜”:这条技巧很有意思,说的是如果你做某个任务时预估到会碰到瓶颈,那你就会刻意找机会去磨蹭拖拉。这刻意找的机会就是“类行政”事务,比如:支付账单、刷朋友圈、打扫卫生等等。提前把这些做了,或者放到一个固定时间完成,可以保持执行任务的专注力。
05.创造“巅峰状态区”:这条技巧其实是教你回忆总结过往自己出现最好工作状态的细节,比如地点、时间、环境、物品、温度等等,你把这些元素组合,找到一个自己的巅峰公式,当你工作卡壳的时候,就会按公式模拟那种状态,这和另一本书《了不起的我》中讲的打造“环境场”异曲同工,一个激活状态,一个触发行为。
06.学会“忽略的艺术”:这条说的是很多人在做决策和行动前,需要足够多的信息,不然就会拖延,其实信息越多越会动摇你的信心,助长你的拖拉,选择你认为核心的内容,忽略掉其他的,比如看书完全可以略读跳读,当然这里也提醒我们与别人协作和沟通时,也得传递精简内容,别太冗余。
07.神奇的“奶奶原则”:这条说的是像奶奶那样,在你完成某项任务后,给自己准备点小奖励,品尝小零食、吃一顿好的、看场电影。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被强化的,随着你克服拖拉完成任务获得小奖励的次数增加,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变得更大。
08.学习《橡果法则》:这条说的是一本书中的话,“既要好好利用自己的力量,又要学会向他人求助来弥补自己的弱点。”其实主要说的是基础性工作可以尝试外包出去,自己专注于高价值产出的事务。
09.综合书中的战拖技巧,其实都是基于心理层面,去释放和实现“简单、快速、能行、专注、有奖、提前先做、找人帮我做”等信号,一单开始行动力,事情就能继续向前推进。
共勉!
读完本书,我去泡壶好茶,奖励下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