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禅风 图/网络
近两年emoji表情图十分受欢迎,一个小小的表情不仅能传递出言语之外的含义,还能影射当下多样的社会文化。
但打开手机里的emoji,圣诞老人、警察、侦探、建筑工人、各类运动员,都是清一色都是男性形象。女性形象呢?只是公主、新娘、双胞胎,和穿着红色长裙的舞者。女性职业的emoji表情,好像一直都是个空白。
Emoji表情只是极小的一个手机功能,却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于性别的不平等对待。不光在职场上,对不同性别的不平等对待任何地方都在发生。
“你一定听到过这些话:我们现在这个部门只招男的、姑娘家家的打什么篮球啊、你们女孩等上了高中理科就比不过男孩了、你个大男生怎么喜欢粉红色···” papi酱在一段视频中,道出了我们生活中都会碰到的一些情况,演绎了一百种“性别歧视”的样子。而这些歧视,不仅针对女性,还有针对男性的性别歧视。
除了性别的不平等,我们的社会还有一大毒瘤——阶级的不平等。
我们许多人可能收到过这样的电信诈骗信息:幸运大奖、领取话费、网购退款、选秀节目报名、冒充熟人借钱、短信链接藏木马等。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其实运营商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垃圾短信问题。2011年,广州市民杨先生把运营商告上法庭后,被告随即把他加入了“红名单”,通知全体代理商不得向他发送广告短信。
为何会有红名单的存在?为何有了红名单大部分人却不在其中?为何还需要特别关照才能进入这红名单中?
这样的“红名单”不单单存在于电信行业。社会上到处都有地沟油,但有的人却可以享受天然无污染的特供食品;平民百姓为车牌、学位、医院床位争得头破血流,但有的人却拥有绿色通道;当你的孩子在雾霾下做广播体操的时候,另一个阶层的孩子或许在操场上也做同样的动作,但不同的是,这些孩子是在昂贵的防霾设备的保护下···只有小部分人能进入的“红名单”,就是我们常说的特权。
两个月前,郝景芳的中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其实这本书写的并不科幻,更确切地说,这部小说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纯粹的“反乌托邦式”小说。
这本小说中描述了22世纪的北京,空间被分为三层。
上层500万人口,生活着北京的权贵和富豪阶层,他们制定城市规则和法律法规,一天有完整的24小时,睡去后城市折叠,变出另一个空间;
中层2500万人口,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白领,生活16小时,当他们睡下后,城市再次折叠,又出现一个空间;
下层5000万人是底层劳工,生活中充斥着肮脏和发霉,一天只有8小时,要在胶囊中睡40个小时。
你也许看出来了,这是一套空间和时间的双隔离模式:500万人享用24小时,7500万人共享另外24小时。
这世界就是这样,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时发现世界变了,好像人与人之间连生存的时间长度都不一样。
小说中的情景正是对我们当下所处的现实社会的隐喻,我们的社会正在撕裂,阶层非但没消除反而在固化,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描述的那样:城市阶层正在以物质力和行政资源调动力进行区分,分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将来虽然身处同一个城市,却熟视无睹地擦肩而过。
即使山顶上的草,也比平地里白杨站的高,因为它生下来就站在山顶了。根深蒂固的阶层划分,让很多人还没出生,就已经输了。
小说中还潜藏了另一个引人思考的话题:科技进步能否打破阶层固化,弥合贫富差距?
支付宝在为视障用户解决问题时曾说: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跨越鸿沟,而不是带来新的不平等。
在《北京折叠》里我们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京完全可以使用全自动垃圾处理系统,但为了让底层劳工生存下去,还是保留了垃圾工的岗位,至少让第三空间的几千万人口不至于无所事事,还能有口饭吃。
你看啊,在未来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的人,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了。科技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比过去更加无法跨越。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日弟子问师父:“众生平等到底指的是什么?”
师父将弟子领到寺后的水塘,用手指着里面的鱼虾对弟子说:“看吧,这便是众生平等。”
弟子道:“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先生,有的后生,这怎么能算平等呢?”
师父道:“看这池中,鱼虾繁多,可是无论大小,从出生到老死,他们受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平等。”
我们的社会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水塘,但却不如一个小水塘平等,各种歧视和对立使我们身处的社会划出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
佛说:世人皆可成佛。
佛说:众生平等。
只有当性别不再成为标签,当所有人都列入了“红名单”,当每个人不再只有自私的欲望时,我们的社会才会公平。
愿你我都生活在一个平等的世界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