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执勤时随手拍的照片
我觉得自己的惰性有加重的趋势,只要是有事情了,无论这件事情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会在心里面产生一种负担,并且有压力感。但是,无论是负担还是压力,虽然对身心造成了不适,却懒惰地拖延着,不愿意去解决它,这是目前我的弱点所在。今年,我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想克服这个障碍,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更前进一步,就要好好对做事的惰性进行面对和予以解决。
我在惰性方面有很多表现,先从最简单的日常起居说起:比如今天早上4:40钟醒来,身体经过一个晚上的新陈代谢,虽然精力恢复了不少,但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梳洗、废物排泄和水分补充。因为机能失调,每次醒来都会口干舌燥的厉害、眼睛黏黏糊糊的,并且膀胱里面憋着尿意……这些都会产生生理上的不适,但我不会起而行之立马去解决,而是会在床上继续躺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慢吞吞去解决它们。
这不是今天第一次这样了,之前的一个星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是如此的状态。明明知道如果立刻解决这些生理需求,很快就会带来生理上的舒适,那为什么就不愿意立马行动呢?只能说拖延癌是罪魁祸首。在这里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要逐步的把这种早上的拖延纠正过来,醒了以后就要将一些生理性需求解决掉,让接下来的时间更高质量一些。
前些天一个老乡找到我打招呼,要我帮他妹妹就驾驶证考试想点办法。我跟他说:“现在驾驶证考试已经非常规范了,没有任何操作空间。唯一的办法便是自己多练,可以到考场去进行模拟训练,这一点我倒可以想点办法。”老乡要我帮他这个忙,我答应带他妹妹星期六到驾驶员培训学校去,找到驾校负责人去说这个事。昨天是星期六,这其实也是一件不大的事情,但我内心便有些烦恼和压力,事情虽然后来顺利办成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也因此而浪费掉。晚上老乡的妹妹又发微信过来,说星期天还想再训练一天,要我帮帮忙,弄得我又有点烦恼和压力。
这样因为事情带来压力的例子还有不少。前段时间,市里发生一起较大交通事故,造成了不良影响。市里面领导亲自出面部署开展事故预防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我们机关人员又要开始站早晚高峰了。早高峰还好,只要半个多小时,晚高峰却有一个半小时,而且每个星期都要站,这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心理压力。因为平时在综合部门上班,本来精神压力就比较大,感受不到工作乐趣。现在又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内心自然更是不喜了。但是,安排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完成啊,昨天晚上我就一个人在城区的某个路口站了一个半小时,算是把这件事情了结。
以上,就是我列举的昨天生活里发生的三件事情,看上去都是小事,而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样的小事,却给我的心理带来了压力和负担。假如用心理学知识来进行分析研判,最容易解释的是我这个人心理脆弱、抗压能力不强,一点小事情就陷入精神内耗中。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这三件事情也许根本算不上是什么事,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把它们直接做完就是了。回头想来,即便是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又怎么会把这样的小事放在心头反复咀嚼呢?看来我精神内耗的严重程度不可小觑啊!
“做事情感觉不到意义,没有愉悦感,没有正反馈”“做的事情都是推送过来的,是被迫接受的,而不是主动选择的”“对自己做事情能力信心下降,存在能力恐慌”“做事情总是完美主义作祟,责任心太强,规矩意识太强”……以上这些,都是让我对做事情产生厌倦并且心理承压的重要原因,当然做事时拖延的恶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何解决做事动力不足?做事的动力来源于做事的动机,如果做事动机足够强烈,所有的事情就不再成其为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享受。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看到无数的成功人士,尤其是一些商业大佬每天不知疲倦在做一些“难但正确的事情”。拼命努力的做事对他们而言,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们普通人之所以觉得做事情很痛苦、很有压力、很不得不……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找到所做事情的意义吧?把要做的事情和我们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法。
讯飞语音输入71分钟,全文16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