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向来是能不看就不看的。他的文字是一把太过锋利的刀,照得我也无地自容,只能装聋作哑。
偶然读到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一开篇,鲁迅先生就以极其愤怒甚至可以说“恶毒”的言语表达了对“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的痛恨。接下来却以儿童读物为切入讲起《二十四孝图》来。
说起二十四孝,我这代人就只偶尔听过几个故事。卧冰求鲤、扇枕温衾、戏彩娱亲……大概知道故事内容的居然就这三个。
难道因为鲁迅先生痛批过,所以就不学了?
不过听卧冰求鲤的故事时,也有过相同的念头——我们这边的河水不结冰呀,就算不结冰,冬天下河好冷的。小朋友那么小,他也会生病啊,他爸妈不心疼吗?
这种孝顺就是父母要的孝顺么?是不是傻?
还好,讲故事的长辈没想教化我,听故事的也只是听听。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特地去查了一下出处还有主角生平,看完后心里一堆马赛克,槽点太多无从下口。
主角王祥,亲娘死了,爹娶了后娘,当然也就有了后爹。不心疼他不说,还特别讨厌他。不过小伙子心大,他爹妈都病了也不计前嫌照顾他们。天寒地冻,后娘想吃鱼,他就解开衣服趴在冰上等冰融化,冰果然化了,还跳出来两条鲤鱼。
东汉末年,世道乱了,王祥就带着后母隐居。期间继续有他孝顺的事迹传出,后母死后他出仕了,官至太尉。
我知道汉朝实行的是举孝廉制度,所以这个故事到底掺杂了多少水分和玻璃渣子呢?
鲁迅先生说:“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郭巨埋儿”这个故事光一个“埋”字就让人毛骨悚然,家里越来越穷不想着想办法脱贫致富,就想着杀儿子来减轻负担,那以后是不是老婆也得杀了?反正老婆死了还能再娶。这神经病一样的操作让我想起了易牙……一个为了权势,一个为了“孝”——有王祥在先,他真的是为了“孝”么?
或者,他就是个无能的不肯承担责任的男人而已?
还好还好,我们的祖先们还是有基本底线在的。就让他发了笔横财,而没让他当官,不然不知道要祸祸多少百姓呢。
而且,后世几个明白人照样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至于戏彩娱亲,鲁迅先生也不是批评这样做不行,他恨的是文人的“深加工”。
前几天还在抖音上看到有位住院的老太太让年纪一大把的儿子给她跳舞呢,儿子跳了,妈妈开心得不行。
看得人暖暖的,这才是大家希望的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