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应该是一件关于尊重的事

爱应该是一件关于尊重的事

作者: 林洋穗 | 来源:发表于2016-07-18 13:28 被阅读188次

想就“独立个体”聊聊爱与尊重的事。

先从我婆婆爷爷说起。

婆婆在我高三那年突然抑郁,整个人郁郁寡欢、少言寡语。经过4年药物治疗,总算不再失眠焦虑,但整个人却好像返老还童到了五六岁小孩的心智。

4年间一直是爷爷在悉心照顾,可说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婆婆牙齿不好,爷爷会专门挑容易煮耙的菜,做得尽可能好嚼;会给婆婆挤好牙膏,打水洗脸,连毛巾都会帮她拧好;爷爷刚做了心脏手术,会因为担心婆婆没办法自己在家上厕所,专门从医院走回家去照顾。

细心入微到已经更像是爸爸在照顾自己的女儿,什么都舍不得她碰,什么都想要为她做好。

我说,爷爷,你带婆婆就像在带娃儿一样。

他笑,不是带娃儿是在带什么。

但正是这种“带娃儿”的心态,让他们的相处模式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

跟大多数的小朋友一样,婆婆的事情几乎已经完全由爷爷说了算。

每天吃什么,啥时候洗澡,该不该出门,要不要看电视。婆婆都要听爷爷的。

如果说这些还在一个病人被照顾的正常范围内,那爷爷有时候说话的态度已经完全能看出,他已经完全从夫妻间理应是商量的口吻,转换到对小孩指挥命令一样的语气。

“睡这么久了,不能再睡了,快起来!”

“哪个说的不吃这个嘛,快点吃。”

“给你讲你莫去碰那个灶哎呀。”

“你管那么多做什么?吃饭吃饭。”

当然都是为了婆婆好。怕她睡太多对身体无益,怕她挑食营养跟不上,怕她开火把手烫到,怕她管太多又会想太多。

但把一个人当作小孩子的时候,这样说话就真的是对的吗。

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倒确实耳熟能详,随便哪一句放到我们童年,都像是父母的标准台词。

”你要听我的,都是为你好。“

我算幸运,跟着婆婆爷爷一起长大,在我记事以后,这样的话就越来越少。但身边不少人,就算现在二十好几了,都仍然还在听着父母拿着同样的台本说着类似的话。

“我是你爸(妈),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不归我管归谁管?”

“我吃的盐比你喝的水还多,你不听我的听谁的?”

“你还小,你不懂,你听我的就对了,父母是永远不会害你的。”

爱说这些话的父母,可能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给予孩子生命的那一刻,就已经赋予了孩子成为独立个体的权利。

而每个独立个体,都有独立人格值得被尊重啊。

对,当孩子还处于婴幼儿时期,还没有清晰的意识时,父母为其安排所有事情当然无可厚非。

但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即使他还没能拥有独立判断、思考权衡并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应该做的都理应是通过价值观的输入来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你应该这样,你必须那样。

如果更大一点,当孩子已经明显地可以意识并表达,我不要做这个,我要吃那个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更不能再是一再地指挥和命令,以“自己是为他好”的出发点去做出任何强迫的指令。

当然也不是就放手不管,听之任之,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见,并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信任孩子会拥有自己的判断力,相信他可以与你进行man-to-man的沟通,最后再把选择的权力留给他。

很多人说要跟孩子做朋友,其实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需要称呼为爸妈的朋友,而是能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的父母。

你当然是也需要是我的父母,毕竟你给了我生命,你呛的水比我喝的水还多。你告诉我人生坎坷、社会复杂,你叮嘱我要刻苦努力、奋发向上。你作为我的人生导师,给我讲的说的都没有问题,我也愿意听。前提是,你得把我当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讲这些事,给我听取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我信任让我做出自己选择,而不是一味把我当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只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可能在你眼里一直都是小孩,但我也早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

其实说得不好听,有时候父母自不自然地就会忍不住把小孩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毕竟确实是有血液和肉体的联结,我们也无可置疑就是从妈妈肚子里爬出来的。

但在爬出来的那一刻,就注定每个人都会生长成一个独立行走的人,而不附属于另外任何一个人。

说来好玩,你说父母觉得孩子必须归自己管就算了,毕竟十月怀胎。可现在有的夫妻(情侣)之间,都仍然会有这样的观点存在,我就不是很能理解了。

会经常听到夫妻甚至情侣之间,说不准、必须、不能。具体说来就是:

“以后你就是我的了,别人谁都不许碰。”

“你那件露脐装穿给我看可以,不准穿出去。”

“你不能和异性单独出去吃饭。”

“晚上早点回家,不能超过10点。”

乍一看还挺霸道总裁,不管这说话者是男是女,话语间都还是透着在乎和关心。有的人甚至会说,说出这样话的人,是真的爱你。毕竟占有欲的来源也是在乎。

但这种近乎命令的口吻,却让我觉得特别不舒服。

对,他是你的男朋友,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完全权力,他晚上到底跟谁出去,几点回家,得由他自己来决定,而不受你“不能”、“不许”的约束。当然了,作为他的女朋友,你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你可以告诉他,你希望他不要跟异性一起出去,因为那样你可能会多想;也想他可以早一点回家,因为晚上晚了不安全,你在家也会想他。表达过后,让他自己去做选择。如果真的相爱,男生会关心你的感受,而你也会尊重他最终做出的决定。

同样地,她是你老婆,但也绝不是你的私有物。她穿什么衣服出门,她的手让不让别人碰,那都是她自己才可以决定的。毕竟她只是把自己嫁给了你,而不是卖给了你,你并不拥有支配她身体或穿着打扮的权力。

很喜欢一个男孩子说的,“我不喜欢你穿露脐装出门,但你拥有这样做的权力。”

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状态,就是你出于尊重,给我独立选择生活的权力;而我因为爱你,选择了生活里有你。

最后还想说说,如果你不懂什么叫独立个体,想想你和你好朋友的关系吧。

你会在非玩笑语境下,对你的朋友说“不准”、“不让”、“必须”吗?你会干涉你朋友的决定吗?你会觉得你的朋友就是你的、归你管吗?

我们当然也会为了朋友好,出谋划策、权衡利弊、甚至苦口劝说;朋友遇到挫折,我们会尽量鼓励安慰而非落井下石;遇到观点相抵,我们会尝试选择更好的表达方式实现更高的沟通效率。

当然有部分原因在于,朋友间的亲密关系远不如父母与孩子、夫妻或情侣间那样亲近,所涉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也不那么紧密,所以我们做的事、说的话也能更加从容冷静。

但回过头想想,你是不是确实会更把自己的好朋友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人去对待?你会更尊重他们有自己看法做法,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控制欲占有欲,你也会更注意与他们沟通的方式方法。

以前看过有人转一篇文章,标题是:《姑娘,请像爱闺蜜一样爱你的男朋友》。

属于我一般不会戳进去看的标题类型。但是想想也还是有道理,在朋友面前,我们往往可以表现出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理解,在更亲密的人面前,为什么就做不到了呢。

因为会太容易忘记,这个跟你最最亲密的人,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受到尊重。

而爱,本就应该是一件关于尊重的事。

相关文章

  • 爱应该是一件关于尊重的事

    想就“独立个体”聊聊爱与尊重的事。 先从我婆婆爷爷说起。 婆婆在我高三那年突然抑郁,整个人郁郁寡欢、少言寡语。经过...

  • 作文,关于尊重选择的话题,你会使用什么样的例子?

    不知道还说什么好了,关于尊重选择的话题,学员在写作举出了这样的例子。 不管对于谁来说,写作文都应该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 一件关于爱的事

    那个贫苦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那个相应当的到学校上课能力没有小火,邻桌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下饭菜永远是黑黑...

  • 爱心与教育

    教育之爱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 民主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因此充满民主的爱同样意味着“尊重”。尊...

  • 爱的前提是尊重

    爱的前提是尊重,有人以为心疼,呵护就是爱的本质。其实不然,爱的前提应该是尊重,是相敬如宾的两个人共同成长。 ...

  • 爱,是卑微,也是幸福

    爱,应该是不求回报的对吧?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是一件令人幸福又难过的事,今天心情很平静,心里还是一如既往的想念...

  • 那些年和这些年公司做的最缺德的事。

    原创:丁丁68 这些年,你没遇到公司做的最缺德的事是什 么? 我觉得应该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我想说的其实就是一件事...

  • [每日碎语]所谓教养

    教养的基本底色,应该是善良和爱,应该是尊重和平等。 善良和爱,尊重和平等,固化为一个人的精神骨髓,体现在一言一行的...

  • 尊重

    任何关系应该都离不开尊重 相比较于爱,尊重应该是一个底层需求 什么是真正的尊重? 个人觉得真正的尊重源于被看见(被...

  • 《爱的艺术》—关于尊重

    有人把稀松平常的事当做专业探讨,写了一本流传甚广的艺术全书。—弗洛姆《爱的艺术》。 书的内容大体如下: 一、为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应该是一件关于尊重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te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