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暖倾城君的文章写个读后感,竟扯扯拉拉用了三十多天时间,每日长短不一地读且写,把碎片化的业余时几乎都充分利用上了,洋洋洒洒,不亏不欠,堆积起来,若拾贝穿珠,哗哗啦啦,大抵也不会少于三二万字罢!权作一点成绩。
回眸劳作所获之果,不胜欣喜,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弊帚自珍,慰我本心。虽辛苦了点,但也锻炼了我,极大地陶冶了我的情操与浅薄的学识。大言不惭说,咱的读感字数己超过了倾城君原著的字数,满可以排在一起,相映共辉,一展其光华吧!
如此大放噘词儿,肯定会遗笑大方的,同时也会闪掉师哲们的大牙的!我却不具备伤害谁的权力,但请海涵!
其实,我是很卑微的,我也深知我自己有多大点儿能耐,能吃几碗饭能啃几块馍的。一个幼稚园没毕业的三流水准的写手,能充而巴唧揽下为名家(她人)著作写读感(评注)的活儿,咱一没金钢钻儿,二又缺才华,德不配位,一哈没一哈…全凭的是莽撞和一点点的胆儿大而己。
我好似街头巷尾三脚猫的蹦蹦儿,真对善舞(能写)的梦暖倾城君来说,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砝码,不谦虚说,连给她拾衣提鞋巴也不配,更别说要为她的文章写读感(点评)了。
凭心而论,咱拙笔笨手少智缺料的,写出的东西,只要不龌龊了人家的佳作,那就烧高香谢天谢地了!
梦暖倾城君是江南名城杭州出类拨萃的才女,文凭又高,学历又深,背景也优越,她大学毕业后,主业就在市金融界工作,准准的白领阶层,白富美的天然条件,造就了她优雅的气质,培养了她不凡的才华。
倾城君胜任本职业务之余,爱好广泛,诸如诗琴书画,剪纸女红,赏戏曲品音乐…样样在行,无不精通;尤擅写戏评与小说,是《简书》《诗刊》等平台的资深活跃弄笔者。
2020年的新春前后,一场突出其来的新冠毒疫,祸害得地球村鸡犬不宁,捣怼得中国人民没几个能够安生的…各行各业都歇业了。倾城君为响应国家召号不传播病毒不给同胞添乱,收敛自己的活泼劲儿自行隔离在家,安心相夫教子,写文作画。
忽一日,倾域君来电话,劈头盖脑地追问:你丫的这么多天都死哪儿去啦?是不是新冠病毒夺去了妳宝贵的生命?点你的微信也弄不通,怎么搞的?我这几天闲着在家,忽生灵感,写就了一篇一万六千字的小说,自感还不错…你抽空给人家点评点评吧,人家己发在简书首页上了…啊,你给人家评评吧!
对于她灵牙利齿的连珠炮似的发问与重托,我一时半会儿真不知先回答哪个问话好啦。只好慢悠悠地解释说:谁知道呢!江城疫情正吃紧,不知咋地,我的微号不知不觉糊哩糊涂无缘无故就就义啦!
妳别就…就啦!急死人了…能打通电话就好了,就说明你还活得好好的…人家拜托你的事儿,你可说啥别忘了呀!她说。她说完之后就挂了电话,并不由别人分说。
我想,这非常时期,也没什么好再闲扯的了…再说我也忙,每天上岗配合单位同仁,昼夜检测管理区的人员健康状况,没一点闲暇,简直忙累得要死,也就不好意思直对她盘根问底说些推辞的话,以及让她另请高人的话云云,都一概省略了。
随后,我仍忙我的。
当晚,我刚下班,手机滴滴了两下,忙掏出打开一看,有信息:我写的《我寄人间雪满头》是有关当今一个名旦的,他很走红,是我喜欢的,也是我热捧的!…故事情节么,是与昆曲《思凡》有关的,经过构思才写成的…你就好好看看评评哟!己全文各章陆续发过去了!
看来,我非得看看不可了!我本孤陋寡闻,对戏曲及古代故事又知之甚少,她都那么用心地作譬解了,苦口婆心地咛嘱,可见她对那事的重视程度,到了何种境地。
于是,我忙躺上床,二事儿不干,专一浏览她的文章,一看惊奇,二看震动,再看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己了…。
我一连观赏了三遍,仍不忍关机掩卷。心想,世上那么多有才有能的名家她不找,偏找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啰,一个未出道儿的三流混混儿写的东西怎就入了她的法眼了呢?真是不可思议!
难道咱这蹩脚货一出手,涂鸦似地隔靴挠痒不着边际的瞎胡弄…不怕坏了她的兴致砸了她的名头么?
梦暖倾城君才艺双馨造诣非凡,自律自爱,在新冠肆虐时,人闲她不闲,还能在乱象纷纭中专心致志写小说,且又写得那么出色…弃名家反再三拜托我作评,可见她是特别信任我呀!这方面,我一向自我感觉敏锐!
看她的高兴劲儿,听她兴奋的语气,我知道她是得来不易,写成佳作更是花了她不少心血的…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新生婴儿,是称了她的意的…她在兴头上,是可以由她张灯结彩欢天喜地,也可以由她大宴宾客与人分享喜悦的!
而我,一个微不足道的草根儿小民,也是她所请到的客中客,并特让我点评她的作品,那肯定是特别信心我哟!
作人得讲义。不义不足以为君子!
这世上,既然一个冰晶玉洁的清丽才女那么信任你,那你就别在推三拖四了,再推拖就显得咱扭捏作态、不地道不仗义不大男子汉了!
头脑一热,不顾一切。咱先默默应承下,别拂了她的意,暂不论咱有没有那给人文章作评的能力…先揽下再说,这就叫舍命陪君子,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军万马刀山火海,奋不顾身,吾往矣!
这人间,充大头蒜的家伙满大街都是,咱就充这么一回如何?即使笨驴失蹄出丑了,让人笑死,也知自己怎么死的,这不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么!
初生牛犊不怕虎。咱主意拿定,斗胆也要试一试,纺花车撂到当院里就看小妮儿的本势呢!
我整顿装备,乘勇上阵,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她要我为之文作评,评不就是说说各方面的优缺点么?她倾城聪慧过人,写文行家,出手的文章,不用脑子想,也知没什么短处啦…那咱就只从她的优点处着手弄吧!
怎么着手呢?也就是说,搭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呢?点评点评,可以是几个字几句话,也可以是几个片段,更可以写成章和篇…。
对!我忽然想釆用写一篇读后感的方式来代替写点评了。
记得我上育红班时,我的体育老师经常不务正业,总给我们敲黑板讲些有关作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他说,读后感是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咽;我体育老师还说,读后感的形式也分好几种,有通读后写感,有摘某句某段作感,更有边读边感,夹叙夹议…且文字多少不限,根据认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
好咧!我就挥笔写了读感(1),因时间关系,没有很长的量,通顺一遍后,就发到《简书》上了。
当写第(2)感时,我发现问题来了:倾城君的原著里妙笔生华,用了大量精彩的诗词,若璀璨的明珠,散遗在茫茫大海边,到处有耀眼的闪光点,让我眩目。可我偏偏又是记背能力极差的人,当学生时记背什么都弄不到脑子里,升学考试往往失分,就因为这一缺限,我连堂堂的国小一年级也没考上。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不能凭记忆摘下她原文中的精妙词句,只能改作理解原文原句的大意而发感慨了!
我于是又照此法写下去。写完读感(2)发出后,我又发现了问题:我是在边走边说,边读边感。边读边感,是我体育老师谆谆教诲的写作技法,这本没有错。关键是,我写的越多,越怕混淆了感悟,也就是怕所发感慨重叠和反复。因为我记忆力不行呀!
这怎么办?我发过的随感,都是不打任何草稿的,常常一箭上垛,直截推出。而现在不行了,随着同一课题的读感越来越多,仅靠我的那点儿记忆智商,是肯定会出误的,我想了想,就采用了多年来早已不用的老方法,打起了粗糙的底稿,如列个主要题纲也可,那样写下去,就条理清楚眉目明晰了。
如此照作了,效果不错。蹭蹭蹭,一篇篇,一节节的读感就逐日陆续推了出去。
为什么是逐日呢?为何不一气呵成?一下子通到底完篇儿算了么?
因我每天业余可用于写东西的时间很有限,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吃睡又都占用时间,但再怎么着,却不能侵用或耽误正常的上班时间,不然,那可是会受处罚甚会丟掉饭碗的,故不敢稀而马虎,掉以轻心。
当然,每天发点读感出去,也是为了筒书的例行日更的完成,以应塞责,这么做也是有目的有好处的,天天发文,说明咱按部就班完成了每日的简书要求,也让咱心甘情愿而为之。
就这,我每日发读感的同时,又发现了不足,我有时写的读感,哪是感呀?简直无感…为权宜之计,在发不来感时,就进行原文简洁复述,以作下一个读感来临时的有效连接,这么做,不至于使看我文的读者对原故事产生疏离感断档感!
我那么做(复述),实己脱离了读感的宗旨,这是写读感的大忌,也是我当年体育老师没有讲过的注意事项。
而在我看来,这么做,虽自拟题目美其名曰是读感,但不如说是对原著的赏析更恰切些。这一点,我心里明白,可一直没说破。而今就在这儿,一并挑明了。也让读者诸君知晓我的才疏学浅与黔驴技穷了。
有时,我也偶想,妳梦暖倾城写的小说好是好,妳说你的素材主要来自昆曲《思凡》,可《思凡》不是戏剧话本的格式么?仍然按我当年体育老师的教法,他说,一个文体变作另一个文体,那叫改写。对。你倾城君只用照着改写一下不就得了?何必另辟蹊径节外生枝铺张浪费妳大量脑细脆呢?
可细仔一读倾城君经心用意写的一万六千字的小说,其大部分内容,并不是思凡,而是由思凡而衍生的,是她启动她大脑的聪明才智而发挥创想出来的,这种重新再创作的过程,也就太了不得了!
而且,在她文末的注解里,倾城君专一介绍了她文中所用资料的来源与出处…可见她在写《我寄人间雪满头》之时,呆在家避着病毒,是真真地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尤其对史料的准确把握程度,做到了丝毫不马虎:如清末社会背景,公车上书,戊戌六君子,前朝菜人,两脚羊,中原烩面等,让读者见之,倍觉真实可信!也实难为了她,辛苦了她哟!
更有趣味儿的是,她塑造了故事中那些人物,给他们命名的名字,除史上真人林旭外,其余有名有姓的都可玩味一番。如:贞儿(静慧),张仲华( 德延),阿瑶, 空觉,悟真,林竹心,赵喜俄,沈少妇人等。
我之所以说作者给文中人物起名有趣味,冒昧不妨让咱浅析一下。如:悟真,反讽,一辈子没真悟出个子丑寅卯来。空觉,觉空,到头来一场空。竹心,中间有行为不够实在。贞儿,洁身若玉,宁死守节。静慧,宁静致远,有自己的主见智慧,不肯随波逐流。德延,美的东西有传承。仲华,谐音就不说了,预示要趋近一个新的时代。喜俄,俄,娥,美女也,总贪色,那赵知府是个贪色之流…。
而全文整个人物传递,也特有意思,初出场的师徒,与结局的师徒,不仔细看读的人,一定会混淆,但若用心留意,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是同代人,更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是德延从中起了传承:从小徒变成了师傅,而这一转变之间,全文主要人物故事就镶嵌其中,而轰轰烈烈地发生着,生生死死…。
此外,作者对全文故事情节的安排,缜密细腻,天衣无缝,恰如其氛,合情合理,完美至致,无懈可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文多处运用的诗词和优美的句子,(此处不作例举)工整且对仗,严谨又出彩;璨若星河,俯视皆是,让人心喜。这一特长,让我三年五载也做不到,更望尘莫及!
总之,好处多多,不一一枚举。
慢慢收笔合卷,总算我写完了,尽管我的认识很浮浅,有时甚至是沾了点儿皮毛…那是本人能力有限与慧根差迟所导致的,责无旁贷;但我在读倾城文中也实实在在学到了太多太多以前从未听闻过的好东西…。
这都是我发自肺腑,说的真心话,实不必加任何伪装与修饰。
好歹写完了,惶惶呈上,也算交了我的阅文点评之差事罢!
敬蒙批评指正!
谢谢!
3月29晨近4时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