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闺蜜突然找我:“快给我推个补水的,脸干到卡粉了!”
我本来都编辑好一大段话,想跟她细说下功效,结果她来句:“上链接!” 没等我再补充一句 “敏感肌也能用”,她又发来截图 —— 订单都下完了!
今天刚好读到《影响力》第三章,突然恍悟:哪是我的推荐靠谱啊,分明是 “她喜欢我、信我”,早替她做了决定。
书里说,人天生就会对喜欢的人放下戒心,哪怕是选护肤品这种要碰脸的东西,只要是信任的人推的,连成分表都懒得看。
这种 “喜欢” 特玄乎,可能是因为聊得来的性格,可能是一起吐槽过难用的粉底的共同经历,甚至可能只是觉得 “跟她待着舒服”,就愿意无条件认她的判断。
咱肯定都遇过这种情况:同样是推荐奶茶,路人说 “这家三分糖好喝”,你可能会犹豫;但你闺蜜说 “我连喝三天了”,你转身就会点。
还有买衣服,导购要是穿得邋遢,你可能听两句就走;但要是对方穿搭戳你审美,哪怕她推荐的款式有点贵,你也会多试两下。
这不是咱 “看脸”,是人性本能:长得好看、打扮得体的人,我们会自动觉得 “她眼光应该不差”,这就是书里说的 “光环效应”,好像对方身上有光,连带着她推荐的东西都靠谱了。
我家楼下水果店老板,更是把 “喜好套路” 玩明白了。每次我带娃去买水果,他准会凑过来,眼睛盯着娃手里的玩具笑:“这小家伙真机灵!” 要么就夸 “你家娃说话这么清楚,比我家那小子强多了”。
我明明知道他是做生意,可谁能拒绝夸自家娃的人啊!本来只想买 3 斤苹果给娃当辅食,最后总会顺手再拿一串葡萄、一兜橘子,手里的购物袋越来越沉,心里却美滋滋的 —— 果然,真诚的赞美永远管用。
但也不是所有 “喜欢” 都真心。
上次逛商场,有个护肤品导购硬拉着我说:“姐,你跟我妈一样是干性皮肤,这款面霜她用着超润!” 可我明明跟她提过我是混合肌;又夸我 “发质真好”,转头就推 1000 多的发膜套盒。
那瞬间我就醒了:她不是真觉得我好,是想让我花钱。
其实 “喜好” 本身没毛病:闺蜜不问成分就下单,是因为我们一起踩过坑、信得过;水果店老板夸娃,哪怕带点生意心思,也让人觉得暖;同事帮你改 PPT,是因为平时合作得舒服。这些 “喜欢” 让日子少了很多防备,多了不少方便。
只是以后再遇到 “心动推荐”,不妨停三秒问问自己:“我是真需要这个,还是因为喜欢推荐的人才想要?”
毕竟最好的 “喜好”,从来不是你说啥我都信的盲目,而是我喜欢你,也能清醒选自己要的 —— 真心换真心的舒服,才是最难得的 “喜欢” 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