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有空余,重又翻开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这本书看了。这本书已看了好几遍,有些章节看的遍数更多,每次看都有很新奇的感觉。最先看的版本是浙江文艺出版社黄锦炎等三个人翻译的版本,后来儿子又新买了一本,翻译是别一个大家,装订也更好,但翻译的风格不一样,可能有先入为主的定势,总感觉减少了那种魔幻冷冽的味道,读起来有点别扭,因此翻开的总还是原来的老版本。
曾看过有些人对这本书的感觉,难懂或读不下去,相似的名字,魔幻的世界,超越现实的故事。但看进去则是另一番景象,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吉卜赛人的神奇发明,令人惊奇的魔法,连绵的大雨,流过几道街的血迹,疯长的野草,神秘而可怕的失眠症,会记忆的工具,自动钢琴,吃灰土的姑娘等等,既现实又魔幻又新奇,读起来欲罢不能。
魔幻的背后还是冰凉的现实,神奇的骨子里也有流动的逻辑,整本书都象是一个宏大的隐喻,每一个小故事都可以让人遐想到其他象征的指向,一下子把故事的内涵扩展了更多的容量。
布恩地亚家族一代代不断重复的名字,似乎向读者暗示了他们共同的孤独宿命,终点又是另一个起点,起点也终将回到那个相同的终点,然后再经历起点到终点,循环往复。这种孤独伴随整个家族的繁衍甚至国家的发展,挥不去斩不断,同时这种孤独也不单单是布恩地亚家族的,也是家族以外的人的,也就是所有人的孤独,这样来说,孤独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命运而让人难以抗拒,我们都会感觉到了巨大的苍凉和悲凉。
家族的孤独不能摆脱,神秘的宿命难以改变,国家的前途充满担忧。小说的后记说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唯有举起团结的大旗,才能摆脱命运的束缚,这就给家族和整个民族和国家指引了一条出路,也对所有的读者都有很大的启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