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17|几个利水经方的小结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17|几个利水经方的小结

作者: 江南_ac34 | 来源:发表于2020-07-02 14:20 被阅读0次

三三三、“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是用在水和热并结,猪苓汤在阳明篇里面讲到:病人上焦口渴烦躁、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热堵到了,热就是发炎了,内症可能是膀胱炎或肾结石堵到了。

少阴证也有猪苓汤,其原因不一样,证是一样的,也是一样水热并结。“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也是热,寒证不渴。但是少阴证是虚热,太阳证是移热,同样是水堵到了,所以用猪苓汤主之。

经方中利水方子:

一、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二、如果是表寒,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水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

三、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汤

四、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猪苓汤的肾结石是沙淋堵到,真正大石头堵到时,猪苓汤还不够,《金匮》中还有方子。

三三四:“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阴病本不会有口燥烟干,现在病人出现阳明证,代表病已回头,就是病人已经从阴转成阳了,从少阴证转成阳明证的现象,这是好的现象。这时候赶快把它去掉,刚从阴回到阳的时候,元气还没有很恢复,结果大便燥结在肠里面,还是用大承气汤攻,所以不管病从那来,只要症一样, 少阴篇里面还是有用到大承气汤的。

如果病人没有口燥咽干,里面津液很多,舌苔白的,大便不通,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这是寒实的时候用。口燥咽干就是热实,口不燥咽不干就是寒实。

这些都是张仲景预防的设施,从阴证转成阳证的时候,照理说是有治,结果进入阳明证的时候,津液还会再耗损,本来阴证已经很虚热了,进入阳明证大承气汤若不攻掉,津液一直没办法恢复,反而会很危险。

三三五、“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宣“大承气汤”。

大便整个堵在大肠里,只留一条缝隙,只有水能通过,故“自利清水”,所以当自利清水时,先要辨寒实还是热实,去按肚子,很痛,拒按,同时小便深黄,代表里面很干燥,于是可以判定:下利由便秘引起,用大承气汤。

三三六、“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不大便很难受,只要出现大承气汤证就可攻下。

三阴图

三三七、“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本来就眿沉,手脚冰凉掉厂,赶快用四逆汤。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的区别仅在于干姜的剂量,所以要预防心臟病,当病人刚出现少阴证时马上下手,用干姜温中,就可以预防动脉血管破裂。

三三八、“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饮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直“四逆汤”。

看似少阴证,实则吃东西梗到在食道里了,脸色呈猪肝色,要让他吐出来,这里“手足寒”并非四逆。吐法:没有药,用肥皂水,或️扎针内关,心里想吐就吐出来了,内关属心包经,管心意。

“干呕”就是恶心但里面没东西,病人很虚弱,脸色苍白,恶心,打嗝,是阴证,用温法,用四逆汤。

三三九、“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肾主两便,少阴证若不断下利、恶心而汗出,代表阳虚掉了,胃的津液一直在丧失,必一天到晚跑厕所。现在反而不下利了,代表不是很严重,可以用灸,灸神阕、关元均可。会用到灸一定是寒利,寒就是拉出来很多但没有味道,灸神阕时隔盐灸。

(少阴证完)

相关文章

  •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17|几个利水经方的小结

    三三三、“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是用在水和热并结,猪苓...

  •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3|蛔虫、久利—乌梅丸

    三五三、四、“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肘者,此为藏厥。非若蚘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蚘。今...

  • 小感悟

    2017年03月17日 阴: 学习: 跟读内容:《伤寒论》(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十;《庄子》6-02;《文学...

  •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5|厥阴证的几个死证

    三五九、“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燥,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六七候以后,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13|寒利不止—白通汤

    三二八、“少阴病”,下利,“白通扬”主之。 治利时,少阴病下脓血是桃花汤,现在下利不止,是里面寒掉了,寒湿很盛,用...

  • 伤寒论-谈病的部位

    看了刘志杰的《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对三阴三阳的运用的界定,使我对伤寒论中说的太阳病、阳明病等病症定位有了更进一步清...

  • 寒热并用

    炙甘草汤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一0)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第180条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论》前面太阳病下篇我们介绍过,如果是肠子下利,肚子痛,黄...

  • 随笔(二七八)

    学习《伤寒论》288条 他素体肾阳虚弱而患下利泄泻,伴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辨证当属阳虚阴盛之少阴病。 可他刚患病...

  • 《伤寒论》治肾特色

    一、《伤寒论》治肾特色 1、直接法 以少阴病为主,少阴病主要是心和肾,心有阴阳,肾有阴阳,有三阴热化和三阳寒化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三阴病》笔记17|几个利水经方的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ah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