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
译文:支道林见到东阳郡的长山,说道:“山势多么平缓而曲折连绵不断啊!”
拓展理解:林公即支道林。东阳:郡名。今浙江金华。长山:山名。又名金华山,山脉相连三百余里,相传为仙人采药处。坦迤:坦荡逶迤。
史上有评:这句喟叹,看去似乎平平,好像什么都没说。然而,出自林公之口,它表现了其人长期品味自然之美,胸中大有丘壑的审美修养。有此背景,一旦面对这种从所未见的壮观景色时,便蓦然唤起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其惊叹于“何其坦迤”之时,已然说明了他对自然美的审美自觉和审美经验。这点也是支道林的动人之处。
刘辰翁说:“如此四字,极似无谓,亦有可思。”
感悟:支道林是东晋高僧、文学家、佛学家,是披着袈裟的玄学清谈家。
他初隐位于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过渡地带的余杭山,曾居住在位于苏州市西郊的支硎山,游历过浙江省永康市东南的石城山、嵊州市西北隅的剡山、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和金华市的东阳长山(金华山)。
他见到山势平缓且曲折连绵三百余里的东阳长山时感叹道:何其坦迤!由此可知,他游历过的其它山峰都比东阳长山耸峙。可以想象到:山势平缓且曲折连绵数百公里的山脉,就像贴敷在天边的一道青色波纹线,给人一种舒适的美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山,山势平缓、曲折绵延是东阳长山的特色。
其实,东阳长山的名字,最早见于晋朝末南朝初。它承载着万年的上山文化、五千年的道教文化、两千年的儒释文化。支道林也许把连绵曲折数百公里的东阳长山与悠久的儒释道文化联系到一起,而心生感叹的吧!
佛教道教把教址选择在山上,是因为山被视为天地能量的交汇之地,有利于吸收自然灵气;还因为山上远离尘世喧嚣,环境清静,有利于修行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崇高的山峰被视为神灵的化身,体现修行者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仙境的向往。
读完此则内容,我不知不觉地对山产生了亲近的美感和敬畏之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