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写的是狐妖鬼怪,其中不乏正面形象,大部分评价都说是,以鬼狐写人生,所以赋予了鬼很多人性。
这肯定公认无疑。
据说,在唐代以前,鬼怪几乎就没有下面的形象,多是害人的。
这也不奇怪,既然叫妖怪,顾名思义,那必定不是什么正面形象。如果改称狐仙,或许就不那么可怕了。
个人猜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太过弱小,有天灾就万劫不复,因此就会将"日、月、天、地”“风、雨、雷、电“都认为有神来主宰,但对此恐惧和敬畏。
与此同时,对不那么强大,但依然对人类有巨大威胁的各种大型动物、或者不明的生物,就会想象成很坏的形象。人类偶尔能战胜某些生物,比如说老虎、比种说蛇。
那么(早期)人类对可以战胜的敌人就加以奴役,人类对互有胜负的敌人就会生出憎恶、人类对于无法反抗的敌人就甘当牛马。
所以(早期)人类,认为万物有灵,对于不能战胜的自然现象,就认为神在主宰,自认奴隶,(当然日月天地、风雨雷电是万生长不可或缺的,虽然偶尔洪水滔天、但大部分时间也确实对人类有照顾。)
对于大型的肉食动物、或者有毒的动物、植物,人类准备周全是可以消灭的,所以人类对之既惧又恨。
大概动了明清时期,人口大增,能威胁人类的大型动物被赶去深山老林、基本绝迹了,那么妖怪的形象大概也可以好一些了,一方面既是距离产生美,一方面是也构不成大的威胁了。
现在的人看到老虎、看到大象都激动得不得了,高兴得不得了,巴不得跟它回去过年,原因无外乎也是它们构不成威胁,而且难见。
如果漫山遍野的都是虎狼、我相信,我们就该拿起猎枪了。
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妖怪在品行上基本看人类看齐了,甚至比人更像人,反而人类都是反派了。---------人类确实是反派,把大型肉食动物几乎消灭光了。或者说,几乎把大型的动物全都消灭了。------除非那个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