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法国哲学家,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写的一部结构性的书籍。全书章节没有固定结构的安排,如果说有安排,就是按照名称排列法和字母顺序排列法。就像标题一样,全书内容都是恋人的心理情愫,想象,痴迷,欲望等等组成的片段或叫絮语。
这里的恋人素材主要来自歌德的维特,柏拉图的《会饮篇》,尼采的作品,以及朋友的谈话等等,当然还有作者个人经历中的合适素材。
二、我的感触
1. 有点梅洛庞蒂的味道。
陈述(拉丁文dis-cursis),从词源上看,是指东跑西颠的动作,是来回忙碌,“走门路”,“耍手腕”。同样,恋人的脑子也在转个不停,不断想出新花招,又不断跟自己过不去。他的话语总是呈万千语絮,一有风吹草动便纷至沓来。
这些语絮可称为情境。这个词不应理解为修辞格,而应从体操或舞蹈的角度去把握;简言之,从该词的希腊文原文去理解:,不是“图解”;它要比“图解”生动得多,是对运动中身体姿势的瞬间捕捉,而不是对静止对象的凝神观照:运动员、演说者以及塑像的身体:从伸展的身姿中凝固的瞬间。正如为种种情势所摆布的恋人,他在近似疯狂的运动中奔突扑腾,搞得精疲力尽,活脱脱一个运动员;他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端的是一个演说家;他甘受摆布,晕晕乎乎地就进入了一个角色,煞像一尊泥塑。情境,就是忙活着的恋人。
维特根斯坦后期转向日常语言学的研究,然后提出语言的游戏说,这恰恰是说,语言的意义在使用,这里的使用就是情境。
2. 成功的亲密关系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的。
要引你去企求一件事物,得稍稍禁止你得到它(欲望是与受束缚相生的,如果这一说法不错的话).X让我陪他去那儿,又要我给他一点自由:松动一些,有时不妨走开一会,但又不要太远:一方面,我得作为一种羁绊而存在(没有这种羁绊就不会有欲望),同时,一旦这个欲望形成,我又得立即退出,不然会碍手碍脚;我得当个充满爱意的母亲(随时要管束但又慷慨慈祥),孩子围着她玩耍,而她静静地打毛线或做针线活。“成功”的密友关系的结构是:稍有一点约束,更多的是自由;指点出欲望的附丽便适可而止,就像那些热情的当地人,给你指路,却不硬要与你结伴而行。
与其说是约束和自由的关系,不如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扩展到更多的亲密关系上,当然这种约束和自由的适配比例也要进行调整。比如家庭中的父母之爱,朋友之情,夫妻之爱,恋爱之爱等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问,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关系呢?如果在不同的关系中有的放矢呢?其实我们的目标是作为自由的内容,而不是作为约束的形式,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强,自我的独立。如果自己太过软弱,太过虚荣,就很容易依恋上他人,准确的说,是依赖披上了依恋的外衣,堂而皇之地放弃了自我的主体性。
之所以做到这种成功的亲密关系很难,恰恰就是很多人被所谓的依恋的外表迷惑了心智,这里不仅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包括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这些情感都需要自己的独立和自强为内核,当内核充盈后,你才会更加自信,也才能在这些感情中更加主动的去爱对方,给与对方以温柔。
三、本书特色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语言被解构了,任何句子都有无限多的阐释空间。
四、我的看法
看这本书时,有一种想要再次学法语的欲望,争取能学完B2,初到C1程度,然后看懂原文。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罗兰巴特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大师,他的文字和思想一定是和其语言文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把他的书翻译过来后,尤其是这本恋语散文集,它更是打碎了其意蕴。就像一杯红酒,因为国内的人不喜欢喝,就将这杯红酒通过工业加工变成了一杯白开水,当然,我们是能喝了,但这也不是原来的那杯红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