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罐

作者: 忆往昔gdk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13:35 被阅读0次

                 

                   陶                 罐

                             高德科

离开老家时,妻子执意要带回母亲留下的陶罐,说是睹物思人,怀念质朴的老家和可敬的婆婆,我心头不禁热热的。

陶罐棕褐色偏小,极像母亲朴实瘦小的身形。小时农家日子清淡,但母亲却能将朴素的生活操持得有色有味。

浸盐风干日晒的生萝卜条、熟萝卜丝,莴笋段,洋姜片等经母亲一番伺弄后乖乖的进了陶罐罐。酱油大叔不温不火腌泡着色打扮,花椒大妈桂皮姨使它们香味生津。几天后,一盘亮晶晶怯生生伴葱花,泼油浇醋的萝卜咸菜、莴笋片就上了小炕桌。

抹(ma)着热乎乎烫舌的包谷珍,伴着似乎在比赛咯磳咯磳诱人的嚼萝卜香脆声,满口是香,一家的温馨生活画面,驱走了日子的无味平淡。一盘菜很快见底了,我们兄弟眼巴巴望着那个神奇无边的罐罐,看母亲揭掉盖子,又变出一碟棕黄的笋片或紫黄的洋姜丝。片薄厚长短,丝的粗细正合宜。我一直以为,母亲调拌或炒的菜除了色香味好外,刀功菜形养眼引人胃口,一般巧妇达不到。因而那时队里给下乡干部派饭总选我们家。

我们爱吃的还有陶罐罐里酿的浆水菜,是自种的小芹菜和野地里剜的蔓菁菜。凉拌自不必说了,单是那浆水面片就让人欲罢不能。炎热的夏天,母亲在瓷盆里先和好硬面,反复揉到后擀啊擀,一案薄劲光的面就铺展在面前。炒好的韭菜散着香气,晾凉的开水在大陶瓷盆里急等着。一刀一刀犁好比柳叶儿宽的面片下到锅里滚两水就赶紧捞,烫面片遇凉开水薄劲而不蘇。把辣子角、蒜片、切好的浆水芹菜或蔓菁菜,用热油刺啦一泼,合着刚从罐罐舀出的冰凉浆水一搅,放上辣子油,一顿色香俱全,爽口凉胃降暑的浆水面就成了。我们弟兄一般不狼吞虎咽三碗不放筷子。

记忆里,这个陶罐罐就像神奇的宝葫芦,没事打开看看总会有新的发现,它里面装着无穷的故事,它藏着母亲无字的诗行,字字珠玑。诗句是春夏母亲亲手酿制的一罐新醋,嘴馋的我要偷偷喝一口;是看秋季自家打碾的黄灿灿的谷子小米乖乖趟在陶罐里面,心里生出的踏实感;是冬天里滋补我虚弱身体的一罐羊杂碎汤,至今还冒着热香……陶罐上没有刻一个字,可能是耀州瓷里最普通的一个,却实实在在的为人派上用场,像平凡而灵巧能干的母亲,没文化却用她全部的心思聪慧经营着这个家,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有滋有味,幸福快乐地长大。

圆圆的陶罐啊藏爱满满……

母亲不识字,用手把勤劳播撒,母亲不高大用爱把儿女养大,母亲不埋怨用情把岁月描画。

如今母亲不在了,我的嘴异常的挑,不为山珍海味就好那夏天的一碗浆水面,冬天的稠包谷珍就咸菜、浆水菜。找遍大街小巷甚至农家山庄,从此再也找不到母亲的味道!

庆幸的是,妻子最近学会了做小芹菜浆水菜,用的仍是母亲留下的陶罐。

(高德科:简书名忆往昔gdk,爱好文学,爱回忆。不忘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

陶 罐

相关文章

  • 陶 罐

    陶 罐 高德科 离开老家时,妻子执...

  • 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前身,距今约6000~7000年

    黑皮陶尊 崧泽文化 梅花足灰陶折腹罐 崧泽文化

  •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永宣蟋蟀罐 陶瓦斋主人 蟋蟀罐是养斗蟋蟀之物,俗称"虫罐"。 蟋蟀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

  • 陶罐

    陶 罐 高德科 离开老家时,妻子执意要带回娘留下的陶罐,...

  • 我的陈炉古镇(商子秦)

    黄土地有座神奇古镇, 凝聚着陶瓷文化的神韵。 罐罐墙垒成风景独好, 瓷片路铺满岁月履痕, 陶炉火千年熊熊燃烧, 马...

  • 梦回中国

    前两日看《紫砂小史》,颇得趣味。没试过阳羡茶,也没用过宜兴罐。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供春...

  • 做陶的人,中古世纪的炼金术士

    我一直很敬佩从事陶艺的人。 曾经幻想过做陶,把自己放在山上一座小屋中,有台小小的电窑,屋内放满一罐罐从台湾各地取来...

  • 教育

    陶侃年轻时做过监管鱼梁的小吏,给母亲送回去一罐腌鱼。他母亲封好腌鱼交给来人让他带回去,还写了一封信责备陶侃:“你当...

  • 罐罐

  • 淘米记

    水洗陶锅溅洒频, 米壶一罐正躬亲。 左旋右绕浑灵劲, 粒粒生机粒粒新。 注: 今日的中午由我来煮饭。我把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 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se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