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禅意人生:出世or入世?

禅意人生:出世or入世?

作者: 星影月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8:53 被阅读0次

禅,佛教用语,基于“静”,源于本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听之神乎其神,行之平之又平。

禅,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外观景、内审心,以平常心去对待万事万物。

禅意人生:出世or入世?

古往今来,隐士为什么受人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可以居庙堂食君之俸,先天下之忧而忧;处世外修身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其中的佼佼者估计当属陶渊明了吧。一首桃花源记,勾勒出一个世外桃源,也成了后人所向往的地方。这就很好的阐释了一种修行。

禅,或许提倡的是一种慢生活。从静中悟道,从花开花落中感悟生命,从云卷云舒中体会自然。也许观一座山、赏一滴雨,都可以从中大悲大喜,大彻大悟。很多故事中都是寻道者众里寻道,却在不经意间受到禅的吸引和感召,于不经意处大彻大悟,明白心之所向。

有时想想,禅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有多少人能忍受过这种慢生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所以有很多伪清修,去山上庙中住几天,感受下那种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生活,都会觉得深受其苦,这种生活就无法抚慰心灵。

真正的禅,即使深处红尘,也能不受其扰。对一众尚未放下红尘俗世的人说,只能找一清净地,先从外界开始修身养性,待了悟禅机之后,才可以不拘于形式,无拘无束,心观自在。

法清写的这本《禅意人生》就很好的说明了禅这件事情。他用散文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清修的过程。文中有诗有画,廖廖几笔,就勾勒出一副山水图。人作为点缀,只是很小的点,更多描绘的是自然,大气磅礴,云雾缭绕,山河壮阔,梅花几支。偶有二三朋友,品茶赏花,寻春踏柳。诗文也是简单的记录,却因审心,而以小见大,从中悟出道理来。

禅是一种大智慧,以旁观心态推己度人,能更好的看清所处的位置、所遇到的人。也许是因看破红尘,对一切都看淡了,所以无欲则刚,也不会对身外物有所执念。静下心来细细审视内心,从天地万物中参透一切,而这种收获是旁人无法获得的。

佛曰:不可说。

我们做不到真正的清修,但任何时候专心的干一件事,让自己沉浸进去,也或是修禅的一种方法。很多时候,修身养性其实是修心,心随境转。时时刻刻跟内心对话,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管出世入世,只要能让心平静下来,不会这山看着那山高,估计也就入了门。在其位谋其事,不在其位就随遇而安,这也许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地方。

有人说,禅是一种逃避。可人心安处是故乡。心若不安,即使修禅,也是一种枷锁,你又能逃到哪里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外无桃源,净心即故乡。心中无挂碍,水流花自开。

相关文章

  • 禅意人生:出世or入世?

    禅,佛教用语,基于“静”,源于本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听之神乎其神,行之平之又平。 禅,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状...

  •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即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

  • [菜根潭]之出世入世观

    欲要入世,必先出世; 欲要出世,必先入世。 这是《菜根谭》中的出世入世观。 出世和入世,两者并非紧张的对立,而是相...

  • “入世”与“出世”

    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半出世一半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出世”是道家的追求,“穷则独善其身”;...

  • 随手记

    朱光潜 美的人生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出世与入世说

    出世与入世,是对比鲜明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多数人的概念里,老子是出世的代表,行无为之事。孔子是入世的代表...

  • 《入世出世》

    人总是喜欢追忆,喜欢回顾,喜欢眷恋。 但在痴迷之后却豁然发现,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已...

  • 入世出世

    既然生而为人,活着的目的肯定不单单是衣食住行。总要做些什么,留些什么,寻找到来世上走一遭的意义,才对得起这条命。

  • 入世,出世

    不入世,怎出世? 这世界我来了,任凭风暴漩涡 正是你爱的承诺 让我看到了阳光闪烁 爱拥抱着我 我能感觉到他的抚摸 ...

  • 入世 出世

    尊重任何思想和信仰。相信,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但,却,不相信,隐遁深山修行,不知多少年后,终于,大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意人生:出世or入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sj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