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法研习中的身心出家

佛法研习中的身心出家

作者: Vivi遇见未知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23:23 被阅读42次

                              不正思维不正问第十课小结

身出家心出家

身出家

通过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我们往往发现,层次越高的人,规律越强;或者也可以说,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做到自律性越强的人,所能达到的成就也就越大。而在佛法修行中,我们看到的僧人,选择住在山上,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主动约束自己,是为了起到更好的修身作用。

身出家,并不是为了逃避,为了出家而出家,否则就出现了模糊概念下的本末倒置。从正确研习佛法的角度出发,身体出家,是因为考虑了综合因素,从身体的角度,山上清静,规律的生活,能更好的滋养身体,从而促进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加深对佛法的领悟。

心出家

心出家,在于舍弃“贪嗔痴”,正在通往“身出离”的路上,让自己清静离欲。心出家主要针对许多的在家居士,因为种种机缘未到,只能继续在红尘中打磨。但要尽量的消减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嗔痴念。世间种种烦恼,大多因欲望而生。一些书籍里所提倡的,断舍离,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简化自己的需求,减少自己的欲望,心灵反而能得到足够的滋养。能滋养心灵的事物,其实并不多,只是世人往往追求太多,淹没在物质里,反而迷失了自我,找不到生命源头的快乐。因此,心出家的一种呈现方式就是简化自己的物质需求,减少自己的欲望。

无论是身出家,还是心出家,都是奔着身心出家的方向。

未来进入佛法研习体系的几个阶段

一加强对理论系统更深层次的学习。从身及心的层面,培养自己的世间正见,以及空性慧

二在对理论有一定的认知以后,参与实修,通过身与心的修行,来体证佛法

三在宏扬佛法过程中,直接体证佛法

相关文章

  • 佛法研习中的身心出家

    不正思维不正问第十课小结 身出家,心出家 身出家 通过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我们往往发现...

  • 五蕴无常观照-突破生命格局

    在学习了佛法的基础概念,有了对“佛法僧”,“择法眼”,“择师眼”,“五戒”,“皈依“,“身出家,心出家,以及身心出...

  • 风控-佛法研习中的首要环节

    ---不正思维不正问第五课学习...

  • 如何正确称呼佛教出家人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

  • 要接受出家人的礼拜,那会折损福报

    善导教法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

  • 出家人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心

    1. 出家众是专业的修行人,不但依佛法自修,也同时承担了住持佛法、传承佛法的任务,进而更要以佛法教导他人,如果缺乏...

  • 出家人的风范

    1 出家众是专业的修行人,不但依佛法自修,也同时承担了住持佛法、传承佛法的任务,进而更要以佛法教导他人,如果缺乏慈...

  • 尊敬出家僧人自己得福报智慧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为“三宝”...

  • 《木棉袈裟》

    真正能够身心出家,是头等人的事,是件多么快乐的事!真正能够身心出家,严格守好佛戒,身心时时清净平安,是多么的潇洒自...

  • 在家居士常见的通病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在家居士常见的通病】 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职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研习中的身心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yr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