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毕业后的迷惘与重生——对应试教育思维方式的反思

毕业后的迷惘与重生——对应试教育思维方式的反思

作者: 佳彤 | 来源:发表于2016-02-02 21:04 被阅读105次

从学生时代到社会,我所感受到的跨度就像跨越了两个世纪。

以前,我是"乖乖女","好学生",自信心在老师家长赞许的眼神中无限膨胀。

毕业后,一切标签和优越感荡然无存,曾经的辉煌渐渐远去。所有同学的命运,像一副扑克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重新洗牌,重新排序,排序的标准,不再是成绩。内心感受到无尽的落差和迷惘。

以前,生活特“充实”。考试是风向标,为了考试而学习。记忆里是无穷无尽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那时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迷茫",一个考试过去,气儿还没喘匀,下一个考试就浩荡而来。

毕业后,再没有应试教育强加给我目标,我没了方向,突然发现应试教育已经成了我多年来不自知的生活方式,没了考试,我再也提不起兴趣学习,原来学习只是一种习惯,我从来没有像别人说的那么"爱学习"。

以前,集体无意识,一头扎进浩瀚的卷子习题的海洋里,应试教育不允许我们怀疑、思考,更不需要创造力,一切皆有唯一确定答案,脑子看似高速运转着,实际上它停着,逐渐僵化……

毕业后,任何问题不再有唯一答案,甚至很多事到头来是无解的,面对这种无解,内心有种莫名其妙的沉重的无力感,人的是非善恶,生活的酸甜苦辣,使我顿时发现,以前我从来没真正活过,也从不了解社会。

以前,我的价值标准很单一,应试教育让我们养成了结果导向型的思维方式,一切看结果,看成绩,看名次,为一些空洞的数字沾沾自喜,而过程的珍贵,完全被忽视。

毕业后,一切价值体系被颠覆,我整个人经历了一个大破大立的过程,以前所有的坚定观念皆不再适用,自我迷失了,或者说,我从来没有过自我,曾经的我不过是个学习的机器,旧的自我破碎了,新的自我还没建立起来,内心一片狼藉,精神上时有阵痛。

毕业以后,还是需要考试来刺激自己的神经,让自己振奋,学习。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就像一个线索,把凌乱的自己串起来,让我的生活变得完整;考试,又像是一副毒药,只能换来一时的兴奋,终会让人堕入更加沉重的虚空之中。

但,我庆幸我有了意识,开始真正思考,懂得了什么是迷茫,也开始探寻自我究竟想要什么,很多问题,比如人活着究竟为的是什么,以前自认为想得很明白,现在却需要重新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周国平说,我将永远困惑,也将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气。

刘瑜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路。

愿我们都早日寻得自我,重获精神自由。

相关文章

  • 毕业后的迷惘与重生——对应试教育思维方式的反思

    从学生时代到社会,我所感受到的跨度就像跨越了两个世纪。 以前,我是"乖乖女","好学生",自信心在老师家长赞许的眼...

  • 断食领悟

    等待重生的过程比重生更重要。若顶得住重生前的煎熬、迷惘、失落与痛苦,必不将重生后的光明与荣耀所迷惑。能够坚持到最后...

  • 致毕业后迷惘的你

    大学毕业后,身边的朋友都算是比较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待遇有高低,但大部分都差不太多。 进入企业的兴奋,在短暂的过渡期...

  • 随笔

    谈谈大热的罗辑思维。在我看来,罗辑思维与高中的应试教育没有本质的区别,效率高,目的性强,这样的方式非常适合学习技能...

  •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

    直到听这本书,才知道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的批判与反思。任何负面情绪,都说明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问。在生活中 ,有...

  • 非线性思维的浅思 (与人的对话及反思)

    人文之大情怀不仅来自于对思维实体、思维现象的反思和顿悟,也来自于一种思维的方式。有时一个民族思维的方式决定该民族文...

  • 知识焦虑背后对思维方式的反思

    上周做总结的时候谈到了最近零零碎碎读的几本书,表现出了一种对知识的贪心。除了那天总结时提到的“期望>能力就会有压力...

  • 我与写作的缘分

    我坚持得最久的事,除了活着,就是写作。 我与写作的缘分,撇开应试教育的安排,还得追溯到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毕业...

  • 迷惘的毕业季

    到了毕业季了,在以前上学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毕业季就是失业季”,那时候的我听到这句话总是不屑一顾,我想着...

  • 毕业季的迷惘

    漆黑的夜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这个没有星星的夜里,有感而作,随笔,仅此而已…… 光阴迈步来到十二月,那么飞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毕业后的迷惘与重生——对应试教育思维方式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zs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