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伯挑担是出了名的,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记得他的样子:二百来斤料石担在肩上,胳膊还能一甩一甩的,晃晃悠悠有滋有味地走在崎岖的山道上。
根伯肩上的担子确实不轻,才三十八岁就死了婆娘,一个人侍弄着四亩三分老田和三个大菜园,拉扯着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那年最大的儿子正读初三,最小的女儿才读小学。
根伯就那样没日没夜地忙。忙完了田地,还给山下的建材厂担料石。别人一担一百来斤,他一担少说也要二百斤。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比别人重。
村里人看到他的景况都很同情,就有人劝他说,根伯,叫大牛二牛莫读书了,回家帮弄帮弄,这样熬下去不是个事呀。
根伯最听不得这话,这话仿佛说他养不来几个娃儿一般。根伯就把眼一瞪,说,这是啥话呀,咱再亏,能亏娃儿们的前程吗?说着就头也不回地走。
根伯不听人劝,根伯要让娃儿们读高中,上大学。根伯每天都看着娃儿们像田里的禾苗似的猛劲地长着,心里就觉得那二百来斤的担子实在算不得什么重。
懂得根伯心思的人看到根伯就不由地说,根伯你不容易啊,四个娃儿都读书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呀。
根伯爱听这话,根伯听到这话就笑眯眯地说,是哩是哩,怕是这把老骨头都要拆了当柴烧喽。说完又胳膊一甩一甩,有滋有有味地走了。
大牛二牛相继考上大学,根伯也累成了老根伯。老根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有人实在看不下,又劝老根伯,还是叫小妞莫要读了,女娃子家识得自个名字就行了,读那么多书干啥呢?
老根伯依旧听不得这些话,依旧把眼一瞪说,欺我老了是不是?这二百斤担还担得起!人活一世,不为娃儿为个啥?
这些话传到小妞耳里,这个原本打算回家拔猪草的娃儿眼圈红了三天,又下决心上学去了。
老根伯依旧甩着胳膊,有滋有味地过着他的日子。虽然那四亩三分地要洒下更多的汗水,那崎岖的山路要留下更多的脚印,但老根伯的腰杆却反而更硬挺了许多。
大牛毕业的时候三牛又考上了大学。二牛毕业的时候小妞也考上了大学。
老根伯也更老了,但更老的老根伯却显得更有精神,像一颗老松树一般,越是压着它越显出蓬勃的生机。
远远近近的人说起老根伯都怀着一股敬意:说这老根伯真不简单,一个人硬是拉扯出了四个大学生,全县怕只有一家呢。
虽然大牛二牛毕业了,但三牛小妞上学的费用仍然不在少数。老根伯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但老要伯的步子越走越有滋味,仿佛前头总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牵引着他。
到最小的女儿也大学毕业的时候,老根伯的担子依然没有放下,又张罗着儿女们的婚事。四个娃儿一个个成家的时候,老根伯就变成老根爷了。
虽然年纪大了,但他总觉得自个的身子骨还很硬朗,他还可以下田种地,还可以上山担料石。
可是儿女们已经不由他了。儿女们把该买的都给他买齐了,把田地也退给人家种了,叫他安安心心在家看电视。可老根伯就是歇不下来。儿女们哭着说,爸呀,你都苦了一世了,这会子也该享享清福了,你还这忙那忙的忙啥呀。
他真的已经不用再去挑什么担了。
可是说也奇怪,歇下来的根爷仿佛换了一个人,仿佛一身的劲头都给歇掉了。他老是抚摸着他那根光溜溜的扁担,或是望着远处的山林田地出神。不多久,根爷就病倒了,而且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根爷临死的时候,对守在旁边的儿女们说,我怎么觉得浑身轻飘飘的,没有了一点力气呢,以前为你们奔忙着,倒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莫不是爸天生劳累的命……说着想把手抬起来,但怎么也没抬起来。
儿女们都知道他要拿什么。赶忙去拿时,那只手却已经无力地垂下去了。
握着那根浸透着老根爷无数汗水的扁担,四个儿女泪如泉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