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破产青年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凭着勤劳和坚韧的毅力,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了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当当时的中国军阀环境混乱,不到半年,他的人和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掳走。
好不容易人从部队中逃出来,幸运的在路上还捡了三匹骆驼,卖了几十块钱,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攒钱过程,可是还没等到买到车,所有的钱又被侦探(之前部队的一个排长)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又成泡影。
后来他终于拉上了车,不过这一次是以和虎妞的畸形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至此,人生理想彻底破灭,最后一根稻草也倒下了。
之后,他便开始放荡不羁,吃喝嫖赌,逐渐地失去灵魂。
这本书如果初中生真的读透了,未尝是件好事。
里面的黑暗、消极、无奈充斥着整本书。祥子作为一个普通的最底层人民,一心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说跨越阶层),却一直被更高阶层打败,直至失去自我,破罐破摔,这真是一个悲哀的故事。
就一个简简单单的买车自由拉客梦想,首先被兵荒马乱的时代抛弃。紧接着第二次攒的钱财又被该死的侦探洗劫一空。直到最后自己的婚姻都要向现实妥协,不得不娶了一个自己很不情愿的老女人。(书中有句话特别讽刺,细细品味:祥子别无办法,只能在雪白的大地上寻找黑塔似的虎妞。这句话强讽地道出了祥子的深度无奈和悲哀,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即使已经努力了。)
祥子已经如此尽力,却始终不能如意。这直接了断地告诉了初中生一个现实道理:一个人努力为理想拼搏,但结局可能是悲哀的,是成不了事的。我认为在祖国花朵初中生刚刚成长的时候,应该多接受一些思想积极的书籍,等他们思想逐渐成熟,心态稳定之后再来看这些东西对于整体独立人格的塑造是更有利的。如果刚刚上初中就慢慢让学生接受这种思想熏陶,那的的确确很多人都会想着去走捷径,走快步。
反观现在的社会舆论风气,中小学生对娱乐流量明星的崇拜,是不是和从小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有关系。这种娱乐风气作为一种稳定社会的奶头乐,不仅麻痹社会人民,还会进一步毒害思想,使得扎扎实实建设社会的人越来越少,崇拜明星崇拜金钱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风气应该亟需遏制,现在已经有很多届的中学生深受其影响,如果还不采取行动,未来几十年应该这代人当担的时代可能会欠缺核心技术人才,那么到时候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可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