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会提问实践篇
以貌取人与日久见人心

以貌取人与日久见人心

作者: tliu223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0:15 被阅读0次

《三国演义》里,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想要效力东吴,于是便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就先有几分不喜,后来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还把庞统给赶出了门外。之后庞统投奔刘备,刘备也一样因为他长得丑而对他有几分轻视,只给了他一个县令的官做,要不是庞统后来刻意“演”了一出戏,恐怕他在刘备这里也同样被埋没了。

孙权和刘备,在对待庞统时同样都采取了“以貌取人”的态度。在我们的传统价值观里,以貌取人被视作是不礼貌的做法。但根据心理学实验指出,以貌取人其实是相当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在选举中,长得好看的候选人的得票数甚至会比长得难看的候选人多一倍以上。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呢?心理学里的首因理论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点。

首因指的是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的就是这种第一印象对我们之后行为活动与评价的影响。实验指出,当分别告诉两组人将看到穷凶极恶的罪犯和著名科学家之后,再向他们出示同一张照片,结果两组人对这张照片的印象截然相反。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根据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来对事物进行解释。因此,在交友、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有必要注重维持良好的形象,以便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与首因效应相反,心理学里还有一种叫做近因效应的现象。近因效应,指的就是最后一次见面时留下的印象,对人们行为与认识的影响。比方说在做史上N大最佳XX之类的评选时,发生在较近年代的会有更大比例入选,这就是受到了近因效应的影响。

那么你可能会问,首因也重要,近因也重要,两者之间难道不矛盾吗?

其实不然。首因是第一次接触时的印象,发生在交往的初期,也就是说在与陌生人来往时,首因效应的作用会更明显。反之,近因是在人与人交往的后期,彼此已经有了相当的熟悉程度,这时候距离当下较近的事件就会影响更大的了。不仅如此,首因更关注人的外貌、言行及社会资源,而近因往往更关注态度、信仰、价值观等人格因素。

无论是首因还是近因,说到底都是有着很强的片面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在与他人来往时,要尽量避免“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影响,要设法全面来了解他人,真正做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相关文章

  • 以貌取人与日久见人心

    《三国演义》里,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想要效力东吴,于是便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就先有几分不喜,后来又...

  • 越爱你脾气越差的星座,其实这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

    日久见人心,不可以貌取人,是民间流传了许久的警句,凡是被传颂很久的话语都自有其道理,人们也会在人生的推进中慢慢懂得...

  • 以貌取人

    涉世未深时,感觉以貌取人很肤浅;涉世渐深时,感觉以貌取人很深奥。 以貌取人不可取,以貌取人也不可弃,虽然以貌取人不...

  • 20181128论语译注

    容貌与品德相比,品德更重要,不要以貌取人。

  • 以貌取人,你怎么看?

    以貌取人,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 001 孔子有...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

  • 2019-05-08

    拒绝以貌取人。 有时候以貌取人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而以貌取人往往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为什么会以貌取人?其中原因...

  • 成语故事:【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以貌取人,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春秋时,大教育家孔...

  • 斯坦福大学的由来——以貌取人的哈佛校长

    以貌取人的哈佛校长 以貌取人的傲慢,大概是最愚蠢的行为。 哈佛大学政府与企业关系学教授罗杰·波特一次在课上这么说道...

  • 悲伤的天竺葵

    有人说人按本能以貌取人,little witch当这话耳边风,但生活里不以貌取人的人有多少呢?文中男子以貌取人,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貌取人与日久见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r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