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
没有经验
没有阅历
没有社会关系……
毕业后5年里的迷茫
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
20年后的挣扎
甚至一辈子的平庸!
乍看完这般“鸡汤式”的言论,或许会激发一部分人的斗志:对啊,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要过这种生活,我要改变!
不过,改变从何而起呢?

可能,这五年里,你一直兢兢业业,也从未懈怠,但就是不如别人职位升得高、工资涨得快。
为什么?是那些老板、领导们瞎了吗?
我们抛开一个企业和组织存在的内部争斗、恶意打压等因素,在毕业后的几年里,能让人们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其实除了知识储备,多半是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们从一个经典的职场故事——《买土豆》说起:

张三和李四同时进入一家公司,拿同样的薪水。
两年之后,张三青云直上,而李四却在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面对下属的困惑,老板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不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有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很多文章写到这里,可能会加一个鸡汤式的结尾:
我们真的都能买好土豆吗?
每天都能买好吗?
次次都能买好吗?
显然,如果我们不用心,就会很难做到。可见,即使再简单的工作也要用心,也能由此小事彰显做此事的人的大智慧。
也显然,这么不咸不淡的结尾,对于想要解决自身问题的人来说,是无效的。
那么,同时以同样薪水进入同一家公司的张三和李四,为什么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呢?

一、理解(界定)问题
在工作中,碰到领导下达问题时,很多人习惯马上行动。虽然这样做能表现出很强的执行力,但往往效果并不是最好的。
遇见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应该是理解问题的现状——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拿上面的故事来说,老板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他为什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1、老板自己想吃土豆?
2、老板想拿土豆当礼物送朋友?
3、老板想看一看今天土豆的行情,以及能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不断盈利,才能持续生存。所以老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应该是:看一看今天的市场有没有商机。

在了解老板的目的之后,第二步,是判断这个问题的目标状态——如果问题得以解决,你期待的理想结果是什么?
1、市场有大量优质土豆
2、能以低价入手
3、这样的价格,远低于公司售价
4、很快就能卖出去
……
第三步,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由哪些子问题组成?
1、集市上有多少人在卖土豆?
2、他(们)以什么价格卖?
3、质量如何?
4、能不能优惠?
……
到这里,已经基本了解老板提出问题的目的、想达成的目标,以及通过问哪些细节问题来尽可能实现最好的结果。
下面,你就可以行动了。
第四步,这个问题有哪些解决的途径?
1、去集市上挨个看、挨个问
2、打电话给集市管理处的负责人,从他那里了解信息
3、从卖土豆小商贩的上一级——批发商哪里,了解土豆最新行情
……
最后一步,看一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满足哪些约束条件?
1、只需要去集市上看
2、只需要看土豆的行情
3、时间是今天早上
学会理解(界定)问题的方法,可以帮你轻松完成从李四到张三的转变。
当然,鉴于标题(毕业五年丨为什么有人升为总监,而你还月薪5000?),作为一个务实的方法论者,所以接下来,还会有一些干货。

二、分解问题
如果说掌握理解(界定)问题的方法,能够帮助你从同类岗位中脱颖而出,那么这套分解问题的思考,则能带你从更高的层面去俯视、洞察各种问题。
问题的分解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纵向分解、横向分解、时间分解。
1、纵向分解:针对单一因果关系的问题,按照“现象→直接原因→原因的原因”的思路进行层层深入。
比如:
某个车间负责人看到一位工人正把铁屑洒在车间的地面上,负责人与工人的如下一段对话正是反映了纵向分解问题的思路。
问:“你为何把铁屑洒在地上?”工人答:“因为地上有点滑。”
问:“为什么会滑?”工人答:“因为地上有油渍。”
问:“为什么地上会有油渍?”工人答:“因为机器在滴油。”
问:“为什么机器会滴油?”工人答:“机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坏了。”
问:“为什么磨损坏了?”工人答:“这批货质量不好。”
这样问题的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找到了:更换质量好的“橡胶油封”,或改用“金属油封”。
2、横向分解:针对一果多因的问题,把问题的多个并列原因一并列出。
在上述橡胶油封质量不好的问题中,如果进一步挖掘,就会涉及采购问题,一说到采购问题,人们就会想到回扣,事实上,导致采购货品的质量不好有多方面并列或交叉的原因:
(1)有关人员拿回扣;
(2)采购费用预算明显偏低;
(3)付款周期明显偏长;
(4)其它原因。
3、时间分解
在陈述和分析某一问题时,我们经常会这样说,这一问题过去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未来(或接下来)可能会怎样?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时间分解法。
具体来说,用时间来分解问题,包括三种方式:
(1)、问题过去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未来(或接下来)可能会怎样?
(2)、短期趋势、长期趋势?是否会从小变大?是否会演变为危机?是否属于可控状态?
(3)、创业、成长、成熟、转型……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
从界定问题到分解问题,你已经基本完成从一个小职员到部门总监的思维逻辑转变。那么,接下来就是多尝试练习、熟能生巧的过程了。
最后,我用一幅脑图,把今天的这套方法画了出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