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胸怀高远者,自然不愿落入蜗角之争

胸怀高远者,自然不愿落入蜗角之争

作者: a优游 | 来源:发表于2025-08-07 17:34 被阅读0次

世间之人,原无绝对的高低贵贱,却因眼界与格局,自成分层。有人立于山巅,望万里江山;有人困于沟壑,争一抔尘土。前者心怀日月,后者计较锱铢。层次之差,不在出身,而在精神海拔;格局之异,不在财富,而在灵魂纵深。

低处的人,目光短浅,只见鼻尖之利。他们为一句闲言碎语辗转反侧,为蝇头小利撕扯不休,将生命消耗在蜗角之争里。两鼠斗于穴中,胜负未分,穴已塌;两雀争一虫,虫未得,羽翼先残。这般争斗,看似精明,实则愚钝——他们把世界缩成针尖,再把自己缩成针尖上的尘埃。

高处的人,胸中自有丘壑。他们见过银河倾泻,便不再为瓦沟积水皱眉;他们听过黄钟大吕,便不再与瓦釜雷鸣计较。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不杀,不过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从容;苏轼贬谪海南,仍能笑言“九死南荒吾不恨”,这是把逆境当作砚台,磨出一笔浩然之气。他们的生命不是斗兽场,而是星辰大海——与其撕咬同类,不如与潮汐对话。

最可悲者,是那些自愿沉沦的“聪明人”。他们读过的书、经过的事,本可托举其登高,却被用来计算更精准的倾轧:当灵魂匍匐成尺蠖,再精致的算计,也不过是自我矮化的注脚。

人若沉溺于争斗,终将被争斗塑造。就像沼泽越挣扎越下沉,斗兽场的奴隶终会长出獠牙。而胸怀高远者,懂得“让”的智慧:让一时之失,化作养根深埋;让三尺之地,换得云开月明。张英写“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桐城六尺巷至今荫庇后人;钱钟书拒当“文坛泰斗”,笑说“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于是把时间留给了《管锥编》的皓首穷经。

须知:层次之分,从来不是压迫的借口,而是照见的镜子。对低处之斗,高处者当有悲悯——如佛陀见蝼蚁厮杀,知是业障未破;对高处之阔,低处者当有向往——如井蛙见鸿鹄掠空,忽觉井壁可凿。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消灭分层,而在于让每一层都能望见更高处的光。

蜗角之争,争来争去,不过是在别人画的牢笼里称王。而胸怀高远者,早已把牢笼的铜栏,锻造成登高的梯。他们懂得:生命最壮阔的战场,从来不在人与人的缝隙间,而在人与无限之间——与其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如去丈量星辰与心的距离。

当你站在山巅回望,会发现那些曾令你咬牙切齿的“仇敌”,不过是云海翻涌时偶然相撞的两朵浪花。而你所要做的,从来不是踩低哪一朵,而是成为容纳所有浪的海洋。

相关文章

  • 为何会落入我胸怀

    原创珍贵的人间 我不知它为何 会落入我胸怀 ● 我不知道它为何,落入我胸怀 像一抹尘埃,沾在潮湿的胸口 用轻盈汇聚...

  • 大抵不愿落入平庸

    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的奔跑,总是害怕某一瞬间被落下。追随着别人的脚步,忙...

  • 二月随笔

    佛说:“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喜悦。” 一个内心柔软的人,是会很爱这个...

  • 心灵小语(三十)

    佛说:“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喜悦。” 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有模有样,到...

  • 蜗角之争

    我在天空中写 我在沙漠上写 我在大海里写 在空中写时鸟飞了 在沙上写时风吹了 在海里写时浪来了 我什么都没有写下 ...

  • 何为孤独?

    至高者孤, 至远者独。 非独者无以致远, 非孤者无以致高。

  • 好雨

    春雨落入满面风尘的麦田 敲开了寂寞的小窗,滋润着 顾影自怜的灵魂 飘零的种子听见泥土的呼唤 落入温暖胸怀,展开了 ...

  • 做一个内心明朗的人

    佛说: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喜悦。 人活着,心中要种一轮太阳,在寒冷的...

  • 走出大自然的胸怀

    天空辽阔,大地繁茂,湖水安谧,鸟儿欢鸣。 接连下了好多天的雨,终于迎来雨后初晴,凉爽怡人的好天气。 位于北城区的森...

  • 第三部分:二次创业。第26章:合伙制,引入经理人。2019052

    产生家庭风波,其实是小家族化经营所产生出来的困境,一群人如果都没有见过大世面,自然容易产生蜗角之争。这个时候我们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胸怀高远者,自然不愿落入蜗角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teo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