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有一个章节是关于价格与成本。薛老师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鄙夷会计记录的方法,无法展示价格与成本的真正关系。这点我表示赞同,会计凭证更像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私立账户,方便企业对外策略的调整。我将用薛老师的范例与思维开篇,再以长安目前在售房价做验证。薛老师的内容我表示认可,由于篇章有限,他在文中提到的其它方法我没有提及,主旨在于解释其中的原理。
关于春运的黄牛事件,薛老师认为火车票定价过低导致。火车票的数量有限,这是由铁路的运载量决定,无法更变。如果火车票定价过低,自然会出现抢购与倒卖,其中存在差价。那么,火车票的价格定多少合适?薛老师的回答是,票价加上黄牛的利差就是火车票的真实价格。如果你高于这个价位,乘客是不愿买帐的,他们会选择乘坐其它交通工具,甚至春节提前回家,延后返程,甚至更愿意换一个时间段回家。
有人会提出春节回家是刚需,怎么可能更改时间?这个时候,其实自己心里也没有谱,如果买票价格太贵,又有加班费可以拿,真的一定要在春季回家吗?如果是的话,飞机票或许也会是一项选择,那么火车票的价格应该以飞机票为参考。
整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系统定的价格并没有反应出火车票的实际价格,黄牛手中的价格更贴近,这是由需求决定的。但因为铁路是国有性质,必须肩负起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与意识,并不能以商业性质的盈利为标准,这样的价格也是可以理解。
大学阶段,与舍友讨论过一瓶水的价格,在不同的场景中是不同的价格,最终以沙漠中即将渴死的人出价最高,这就是需求决定价格。
高新三期的cid最近出了一批住宅,售价1.8万起步,网友对价格颇为不满,楼面价5千,售价居然三倍有余。什么是楼面价?我做一个解释。房地产开发商拿地后,容积率,绿化,可以算出楼面价,加上建筑成本,税费,企业利润,成品房的售价一般可以推测为楼面价的2倍左右。就是说,住宅的价格应是1万左右,加上精装修,也就1.3万足矣。
五公里外的住宅最近也有出售的消息,目前售楼顾问的推测价是2万到2万2之间,这片住宅离高新三期的cid核心区域更近,一路之隔,而当时的楼面价在5千与8千之间,不同的企业,为何定价都没有根据所谓的楼面价,也就是成本价格关系?
这里再插入一条消息,在预售2万价位的小区旁,有一批住宅用地的楼面价格已经超过了1.3万,如果你是开发商,是不是要考虑一下隔壁邻居的拿地成本,以他们的成本作为自己出价的参考!果然,企业都是极致的盈利。其实,不然,即使没有隔壁开发商的1.3万拿地,开发商的价格也不会低于2万元,因为这个两万不是企业以成本计算的结果,这是他们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认为的市场需求。接下来就看市场的购买力,也就是顾客的需求。如果达不到预期,就是降价出售,这个时候,企业才会去看自己的会计报表,降价的底线就是自己的成本价格。
这里还有一个类似房价的诉求,政府将土地卖的太贵,导致房价过高。如果政府将土地便宜出售给开发商,他们会低价出售房子吗?显然不会。5千的楼面价他们依旧出售2万,低价只会引来黄牛,真正的需求者拿到的价格还是会回归市场。即使政府限价,就像北郊的万人摇楼盘一样。低价吸引来的是投机与黄牛,如果放开市场,真正需要在那片区域有需求的人,定然愿意再加两三千的价格购买房子,否则,他们只能去购买那片区域的二手房,价格依旧多出两三千。并且其中的交易成本,会高出很多,对于社会资源就是一种浪费,是一种低效的现象。
自然,价格不可能都交给市场,毕竟有富人,也有穷人,公租房,经适房就是一种补充。有些时候,我们学习的知识对于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限制,比如“会计基础”,如果原因一定要归咎给知识的话,就是我们学的还是少了。
防弹可可
2020.9.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