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书架,也有书,书放在书架上。书和书架只有空间关系,没有隶属关系和逻辑关系。书架可以放书,也可以放别的物品;书可以放在书架上,也可以放在别的地方。
书架和书与我是有关系的,它们都是我的,有隶属关系。书架就是书架,永远也不能成为我的一部分,只是我的一个物品,是一种身外之物,但是书,虽然也和书架一样,却可以成为我的一部分,作为我的身内之物,当然是它的内容和思想,但是需要我的努力,阅读和学习。
然而有些时候,或者说更多的时候,书架和书,只是一种摆设,尤其是书,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而最终流于形式,落入俗套,当然我说的是我自己,不包括别人。
四书五经,作为经典,该是”耳熟能详”,然而也只是这四个字,对于四书五经的具体内容,其实并不能详。近日偶然接触了一点”尚书”,才知道尚书原来是”上古之书”,而对于同为”五经”之一的”诗经”,也不过是只知一点皮毛,因为”在水一方”实在名声响亮,想不知道都不行。
同样的另一部书,史记,我知道作者,知道因何成书,但是却不知道书的结果,到底写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终其实质,就是根本没有去读,而是把书作为一物,用来妆点,而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想一想也是有趣。
照理,有书架,有书,该算是读书之人,然而也只是个形式。真正的读书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而且还要把书读进去,使得书从有形变为无形,最终成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也成为自我生命的支撑。
因此我有些汗颜,若如此而论,我还真的不能算是一个读书人,至少不是一个完全的读书人,我还没有脱离有形的存在,还在依靠有形的书。
记得有一种说法,把书比作是精神食粮,如果这样的比喻是贴切的话,那么感觉我的精神食粮越来越多,而不像是真正的食粮那样,越来越少。所以说最好的结果是,最后书架和书都将消失,最后只剩下我自己,到了那个时候,或许我才是真正的成长了,以另一种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