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金枝玉叶》讲述了黛西跟随父亲从澳大利亚到中国上海以后的生活经历,见证了1920年代到1990年代几乎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变迁。
在“四清”“文化大革命”中,黛西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一切家产,可她依然保持着自尊、优雅以及选择的权利。
黛西可以在小小的筒子间里用一个烧黑的小铝锅蒸出俄罗斯风味的蛋糕,可以兴致勃勃地向子女述说自己在农场劳动时挖鱼塘的经历,可以毫无怨言地接受生活安排给她的各种经历。黛西的孙女媚说:她最多的,是告诉我,人一定会遇到许多事,那时候一定不要怕,什么也不用怕。
对于“苦难”这个词,我一无所知,所以我是无法想象由一个世家大家族的四小姐、燕京大学的天之骄子到一个每月只能用6元钱,每天要接受劳动改造还要倒马桶、刷厕所的“资本家”,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下去。
我的父母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农村,小时候也是经历过吃不饱穿不好的日子,但是她们也还算顺利地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而我自从出生起就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虽然不是家境优渥,但确实不曾吃过苦。可即使是我的父母,和黛西相比也,不能说是经历过“苦难”。
想想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困难和烦恼,真的不值一哂,为什么我会如此害怕、如此焦虑呢?黛西说,如果她当初选择和家族其他成员一样去往国外,她也不会知道自己竟然能够如此坚强。
作者也曾一再问过黛西,是否真的对于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毫无怨言?黛西的回答是:“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
生活给我们的一切都是一种经历,开心也好、伤心也好,如果我能够甘之如饴,那我就是真正地接受了它们,也就不会害怕和焦虑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