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起旅游,突然想起多年前的旅行中,遇见了一对很有趣的母子。母亲今年五十九,儿子当时刚刚参加完高考。可想而知高龄产子的母亲对儿子该有多么的宠爱。但从我们相遇的第一天起直到最后分别,他们俩几乎争执不断。而争执的主题只有两个:互相嫌对方给自己拍的照片不好看,以及母亲总觉得儿子说话处事的方式有问题,想方设法地要去纠正。

在几次争执后,母亲背着儿子向我们一行人抱怨着,说自己有多么多么的生气,儿子有多么多么的不懂事,自己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他这么大了还老是和自己作对,惹自己生气…… 当有人劝她给儿子些束缚时,她立刻反驳说,我也不想管他这么多,但谁让他是我的儿子呢,我这都是为他好,这也是我的责任……
相信有不少人会感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特别是在家庭里,“我是为你好”这种责任感很是常见。父母感到有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夫妻间感到有责任照顾对方;小一辈的感到有责任照顾老人等等。
然而这些责任中有多少是我们的“投射”(心理学中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或许很多人无法分清。

以这对母子为例。首先母亲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儿子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出自于自身的愿望,她的解释更有可能和事实相反,比如说“我也不想管他怎么多的呀,但是他毕竟是我的儿子,我不管谁管啊!”
真正的事实又是什么呢?也许母亲因为爱自己的儿子,想把自己认为是“好的”、“妥善的”说话处事方式强加在儿子身上,但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她就会将自己的意愿投射到儿子身上,好像是儿子非要她管这管那似的,从而她就会认为这是一份责任。最后当事与愿违,对这份“责任”越来越反感时,争执势必就会出现。
其实很多事情皆是如此,我们自以为付出就得有回报,对方就得感恩,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付出的是不是对方真正想要的。我们很少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动,因为都习惯于将自己的意愿投射给了他人,将自己的爱变成了不得不去这样做的一种“责任”,然后用它捆住自己。
类似的情况亲子关系中存在,亲密关系中也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