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三财季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第三财季共实现盈利25.97亿美元,数字不尽人意,比预估的数值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式运营不敌试运营,客流量难达标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盛大开幕。开幕门票早在前几个月就一抢而空,黄牛将票子炒高了10倍,仍然一票难求。三天的试运营阶段,迪士尼乐园每天都人满为患,若干项目的等待时间为20分-2小时不止,两家酒店入住率均高达95%,附近的7个停车场不到10点就满满当当。符合预期达到的效果。
然而,正式运营之后,正值暑假,本是旅游旺季,按理说客流应该有增无减。据乐园方面透露,6月份每天的客流量是2.7万人次,7/8月份大概是3万人次。
这个数字确实增长的有点难看,上海迪士尼高层管理领导似乎已经开始急了。旺季才增长了0.3万人次,看似在增,实则在减。按照这个趋势,8/9月一过,客流量将会大幅度下跌,盈利指数也将下降。
迪士尼方面认为,国际业务的较低营收是上海迪士尼较高的前期投入成本以及开园后较低的出勤率所致。也就是说“上海迪士尼客流不达标,业绩不达标,我很不满意”。
看到这段话时,笔者忍不住要问:EXO?难道香港迪士尼一年亏损好几个亿对您的财务报表就没有影响的咯?

管理不到位,运营手段欠佳
自开园以来,就不断有负面消息爆出。第一天海盗船出故障,游客白白等了2个小时,浪费时间精力不说,更造成了不良的游园体验。
公共休息设施太少,游客爆满造成无处歇脚,很多游客只能坐在地上放松一下。
执勤人员不够,在晚上城堡的烟花秀上,若干游客踩踏草坪,工作人员未及时制止,该类事件在网上发酵,对上海迪士尼乐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卡通形象不神似,虽说上海迪士尼已极大的还原了影视剧中的各种卡通人物,而第一批去体验的游客却不甚满意,纷纷表示“已哭晕在厕所”。
整体而言,两个月来,负面消息的扩散未及时得到控制,在网上约越传越广,也不乏添油加醋之人借机炒作。
上海迪士尼方面却对于此类事件没有过多的解释或作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门票消费太高,部分游客无力承受
这大概是客流量不达标的主要因素,据某媒体测算,一日游的最低预算要2600元(含门票、三餐、购物),二日游预计最低需6000元。
加之乐园内的物价较高,35元包子、近千元的纪念品等等,消费水平比日本还高。笔者的一个朋友去玩了一趟回来,直言“东西太贵,吃的太贵,物差价不廉”,建议不舍得大出血的朋友还是别去了。
除此以外,光是门票,就已经把一大部分游客挡在门外。根据《2016上海迪士尼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游园人群为已婚有车家庭较多,一线城市为主要客源地,上海市作为东道主,占比高达25%,其次为北京,广州,深圳。基本已一线、二线城市为主。
由此看来,能在乐园消费得起的人群普遍集中在大城市,经济稳定的小康家庭,所以一票之隔放佛给很多经济较一般的游客提了个醒“禁止入内”。
加上暑期国内机票贵,天气炎热,客流不达标也不难理解了。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调整产品价格,提高订单量
可笑的是,在最近的新闻爆料中,黄牛原先的“10倍+”门票,现在卖不出去了,已在降价处理,一张票卖到450,还是高峰期的价钱,非高峰期时段最低低至200.
不禁让人大惊失色,开园才一个季度,客少就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吗?这可是投资了150亿的大IP啊,其中包含的资产文化、卡通形象、创新创意早前就深入人心。
迪士尼方面此刻也是大写的尴尬吧!
登录各大在线旅游OTA、B2B平台,似乎门票酒店都有降价的迹象。在产品推广上也并没有那么重视,阿里、驴妈妈、同城等一线网站,首页已经没有关于上海迪士尼产品的信息,与开园时大幅篇章的宣传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某旅交会平台上,与上海迪士尼打包的产品普遍低价,3日游、2日游已低至千元或不足千元。而在驰誉旅游交易平台上,上海迪士尼有关产品大部分都已下架,负责人表示:产品太贵确实是一个因素,我们也在和供应商及时商讨,找出一个更合适的办法,在为组团社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损害供应商的利益。
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驰誉平台上的产品丰富多样,欢迎新老客户挑选,比如周边游,短途游等都比较受欢迎,在价格和行程安排上也有过多次的调整,普遍符合客户的需求。
种种现象表明,上海迪士尼乐园在运营管理上已经出现问题,一张门票就能掀起狂风大浪,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要想实现盈利的目标远远不止此前预计的“11年”那么短,它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运用怎样的手段把客流量提上去,还是个未知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