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故事是这样的:
上周三晚上,我刚到家,逗逗就告诉我,她还有一个数学说题没有做,因为需要用手机录视频。
当时,她正在看动画片,我看她正看到半截,就说:好的,待会儿等把这集看完咱们再录吧!
结果,等她看完,弟弟开始闹了,于是我就去哄弟弟,跟逗逗说:要不你先趁这个时间去把古诗背了?把之前的那几首都复习一下。
逗逗去了,有点不太情愿的很快复习完了,过来说:该录视频了!妈妈,我去把纸笔都准备好,你快点来哈!
过了一会儿:妈妈,快点呀!我都已经晚了!
但那会儿弟弟还是没消停,于是我就要求她再稍等一下下,告诉她数学作业不会晚的,过一会儿再录也可以。
结果逗逗就发飙了,说:不行!现在必须要录!必须!
她一发飙,我心里的火就腾的升起一股比她的还大的火,但旋即用剩下的一点理智想到,毕竟是着急做作业,算是好事儿呀,还是配合吧!
于是我抱着弟弟去给她录了视频。录完了逗逗还是气鼓鼓的,使劲儿拿笔在纸上乱画,把纸都画破了,还咕囔着说我就是故意不给她录视频的!
什么?说我是故意的我可受不了!于是我压抑着怒火,脸色非常不好看的给她摆事实、讲道理,吧啦吧啦。。。反正就是逼着她,让她承认了她不顾及我正在忙着的事实、还说我是故意的,是不对的!
在她承认了不对之后,我的心里熨帖了不少,于是,正儿八经的肯定了她自己着急做作业的行为。于是当天晚上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二)
第二天早上送逗逗上学,逗逗蹦蹦跳跳:妈妈,咱们说点儿好玩儿的事儿吧!
我:嗯嗯,好呀。但是能不能先让妈妈知道一下,昨天晚上你为什么那么着急做数学作业呀?还说妈妈是故意的!
逗逗:我就是觉得你是故意的呀!你本来可以不去搂米乐!
我:可是米乐哭了呀!不是我趁你看电视,米乐还睡着我就去搂他,是因为他哭了我才去的。
逗逗:哦,是这样呀!那你也可以把他抱起来,稍微安抚一下,然后就可以把他交给姥姥或者姥爷,就可以来和我做作业了呀!
我:哦,是的,你觉得这是个更好的办法是吧!
逗逗:是呀!而且我的惯例表上可是说了,没做完作业之前不能背诗!
我:哦哦,原来还有惯例表的事儿!惯例表上写的做完作业,然后背诗,所以你觉得得按照这个顺序去做。
逗逗:对呀!
我:哇!现在你完全可以按照惯例表来做事儿啦!但是,妈妈觉得是这样的,你听听看有没有道理啊:惯例表上写了所有要做的事儿,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灵活一点安排的,这个事没时间,可以先做后一个事儿,这样互相换一换,最后还是能把所有事儿都做完对不对?咱不能完全听表的,对吧?你想本来爸爸妈妈就管着你,现在再加一个表管着你,哎呦,那你多惨呦!
逗逗扑哧笑了:是啊是啊!我好惨啊!
我:所以,应该是你管着表,让它提醒你该做什么了,让它给你服务,你可不能给它服务呀,是不是?以后,你也可以适当的管管妈妈,管管爸爸,这样就能扯平一点,哈哈。还可以管米乐,像昨天晚上那样,嘴巴不动、动画片停,嘴巴动起来,动画片开!
逗逗:对,就这样做停开停开停开的游戏!哎呀,妈妈,怎么这么快就到学校门口了呀!我们还没聊够呢!
我:是呀,太快了!看来只好晚上接着聊啦!
逗逗:好的,妈妈,晚上早点回来!
(三)
日常惯例表,像逗逗这样严格遵守的孩子可能会用成束缚自己的小枷锁,那要求孩子严格遵守的家长呢?会不会也用它来捆住孩子?而忘了,日常惯例表的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