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姑娘,每一个初识她的人,对她的第一评价不是很傻很天真,就是傻白甜。
她知道,之所以大家会这么评价她,是因为她真的做了很多在别人看来很傻的事情。
上个月姑娘回公司参加活动,认识一个新同事,恰巧新同事也是姑娘的老乡,再加上姑娘的直属领导每天在公司念叨着她,因此姑娘得到了新同事特别的关注。
在一起吃饭聊天的过程中,新同事痛心疾首似的跟姑娘说到:你怎么那么早就结婚生娃了呢?这么年轻,多好的年华呀,就得待在家里看娃带崽,还嫁这么远,真是傻……
姑娘符合道:对呀对呀,我就是傻,真的是超级超级傻的……
姑娘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却不是这么想。因为姑娘觉得,虽然早早结婚生了娃,失去了这个年纪本该有的自由和成长空间,但如果不是因为生娃在家,可能自己仍旧是那个还未长大的小丫头,傻傻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那么也就遇不到现在那么多有趣的人儿,也就不会经历那么多有趣的事儿了。
这些年,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给到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姑娘一直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可是成长的过程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记得某一次,姑娘正拿着手机跟客户沟通的间隙,突然“嘭”的一声,她的妞宝贝从凳子上摔到了地上,小家伙瞬间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姑娘赶紧跑过去抱起了小家伙,心疼又充满内疚的安抚着小家伙的情绪。闻哭声跑过来的爷爷奶奶跟姑娘说:你是怎么看小孩的,好好的怎么又给她摔了,看个小孩都没心的,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姑娘听到责备声,没有吭声。只是怂怂的抱着她的妞宝贝,一遍又一遍的安抚着小家伙的情绪,看到小家伙情绪稍微缓解一些,姑娘陪着小家伙又继续玩耍了一小段时间,小宝贝儿的情绪才算是稳定下来。
这种因为小朋友而受责备的经历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因为在姑娘的生活空间里,除了平时看娃的时间,她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捧着手机度过的。她用手机做微商销售过产品,她用手机听课学习,她用手机关注各种育儿资料的更新,她也用手机关注个人成长的各种内容……
她发现,她那时候的成长似乎离不开自己的手机。
某一天,当姑娘再一次捧着手机,津津乐道的看着一篇育儿文章时,在一旁玩得好好的妞宝贝,突然跑到姑娘的背后,刚学会走路没多久多的妞宝贝,扶着姑娘的肩膀踉踉跄跄地跳来跳去。这时候的姑娘没有继续沉浸在文章里,因为她知道她的宝贝儿需要她,所以她赶忙放下了自己的手机,伸手去扶在背后的小宝贝儿,想把她抱过来陪着她玩耍。
说时迟那时快,姑娘手刚伸过后背,她的妞宝贝就顺势摔到,额头不偏不倚,正好磕到了梳妆台的一个角上。
姑娘吓坏了,赶忙把小家伙扶起来一看,跟她猜想的一样,小家伙额头磕破了皮,鲜血瞬间就流出来了。
后来发生的故事,想必大家也能猜到一二了,姑娘依旧是怂怂的接受了来自长辈的一通说教,没有任何言语的反驳,因为她知道,再怎么反驳,她都不会得到理解。
第一次当妈妈,姑娘深刻体会到做好一个妈妈的不容易,尤其是在自己还不那么成熟的条件下,成为了一个新手妈妈,更是各种欣喜和挑战并存。
育儿的路上,喜忧参半。成长的路上,辛酸占据了大多数。
时间慢慢的流逝,妞宝贝也慢慢的长大,各方面表现超出了一部分同龄的孩子,至少在家附近跟她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她可以说是这些小朋友当中语言表达、学习力、思维力以及礼貌素养等方面都是挺拔尖的一个了。这都是得益于姑娘把学到的育儿知识,融入了跟孩子相处的点滴中。
随着妞宝贝成长得越来越好,姑娘也越发意识到,无论她在育儿方面做得有多出色,只要孩子有一丁点儿的磕磕碰碰,她多少还是得要听一些让自己觉得有些难过的话语。
再过两天,就是姑娘25周岁的生日啦。在姑娘25周岁的这一年,迎来了二宝的诞生。这时候的姑娘,尽管在养育孩子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但对于长辈们时不时要插手干涉孩子成长的事,仍旧是束手无策。
比如说:孩子一点小感冒,第一时间就念叨着一定要带小朋友去看医生开药来吃,否则就会越拖越严重!
姑娘记得自己曾一个人带妞宝贝的时候,妞宝贝感冒流鼻涕,咳嗽时,她都是没有给小家伙吃过药的。一般就是给她煲川贝冰糖雪梨水喝,或者煮白萝卜水来喝,同时在给她洗澡的时候,在浴室里面放比较热的水形成水雾,让她鼻子和口腔呼吸到比较湿润的空气,如此循环三到五天,感冒基本就消失无踪了。
可是一回到家,小孩子一感冒,就是要吃药。坚持不给孩子吃药,对待姑娘说话的语气都让人感觉姑娘是孩子的后妈一样。
再比如:现在的妞宝贝,很不喜欢别人说她,三岁多的小朋友开始有一点逆反心理,也很有自己的主见,喜欢遵循自己的想法来做事,也很喜欢去尝试各种在她看来很新鲜的事儿。
姑娘对妞宝贝的成长,都是尽可能给到她最大自由的成长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她都是进行正向引导,不会随意强烈压制孩子的天性发展。可是这在老人家看来,就是纵容孩子,不会管教孩子的表现。甚至亲自上阵各种约束孩子,结果反而是让妞宝贝越来越反抗,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
尝试过沟通,无卵用!
对于姑娘来说,她确实是很傻的。无论自己承受多大的委屈,为了不让自己的先生夹在中间为难,即便他人再不理解,她也愿意认怂。更何况除了在孩子这事儿上存在分歧,平时老人家待姑娘也是不错的。
可是对于孩子,她不想这样。同时她也想告诉孩子们,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执行。
那些年,姑娘傻过、怂过,可也在不经意间锻炼了自己强大的内心。
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可以做到不去理会成长路上那些不好听的话语。
她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怎样的一个环境,她也愿意为了孩子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
姑娘觉得,偶尔认认怂没什么不好。但对于挑战底线的事儿,姑娘也一定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网友评论